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法定节假日发的加班费是怎么计算(公休日加班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 加班工资基数÷21.75×天数×300%。法定节假日小时加班工资 =加...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加班费计算公式”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定节假日发的加班费是怎么计算(公休日加班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法定节假日发的加班费是怎么计算

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 加班工资基数÷21.75×天数×300%。法定节假日小时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基数÷21.75÷8×小时数×300%。

公休日加班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在休息日加班工资计算方式如下:

1、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进行加班的,原则上应对劳动者进行调休,无法调休的,应当支付加班费。

2、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3、休息日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加班费。

4、法定休假日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加班费。

计算公式如下:

1、公休日加班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天×加班天数×200%

2、若加班时间比较零散,则按小时工资计算:

3、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天÷8小时×加班小时数×200%

综上所述,公休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即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即10月4日、5日、7日、8日),首先应当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200%支付加班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小时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法律主观:

加班费是用加班时间乘以每单位工资标准(即加班天数乘以日工资标准,或者加班小时数乘以小时工资标准),再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乘以相应的倍数。但从《劳动法》第四十四条里,我们只能知道加班加点相对于正常工资的“倍数”,即: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分别按照工资的150%、200%和300%支付加班工资,而没有每单位工资标准(即日工资标准或小时工资标准)的规定。这也是有些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少发劳动者加班费的根源所在。所以,我国还应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加班费的计算标准,以免用人单位钻法律不尽完善的空子,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班费(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1、延长时间每小时的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1.52、休息日每小时的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23、法定休假日每小时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3在不同的时间段加班,此时规定的加班费标准不一样,另外不同劳动者的日标准工资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最终计算出来的加班费数额不同。

法律客观: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三条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部分”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综合计算周期内,为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所耗费的总时数,实际超过该周期法定标准工作时数以外工作的部分,也即指某一具体计算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而不是指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标准。

国家对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

一、标准工时制的加班费计算公式如下:

1、平时(超过8小时)加班费=月工资标准/21.75/8小时*加班时数*150%。

2、双休日加班费=月工资标准/21.75/8小时*加班时数*200%。

3、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标准/21.75/8小时*加班时数*300%。

4、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国家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加班

综合计算工时制下的加班费标准与方法:

1、用人单位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即8小时(或40小时),但如果计算周期内劳动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则超过的部分应视为延时加班。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工资150%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2、如果安排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工资300%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在综合计算工时制下,不存在休息日加班的情况,自然也不存在支付休息日加班费的问题。

注意:综合计算工时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工时制,需要履行审批手续。

三、不定时工作制的加班

不定时工作制下的加班费标准与方法:

1、用人单位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劳动者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限制,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其本人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自主安排,不存在延时加班和休息日加班的情形。因此用人单位可不支付加班工资。

2、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是否应支付加班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未要求支付,实践中,大部分地区也不将此种工作制下的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视为加班。但个别地区有不一致的规定,如上海,将不定时工作制下的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视为加班,用人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员工工资300%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注意:不定时工时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工时制,需要履行审批手续。

四、计件工资的加班费计算

1、对于有确定劳动定额的计件工资制度,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该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2、实行计件工资制的用人单位,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报酬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定、调整的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90%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3、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分别按照不低于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4、在劳动定额合理的前提下,如果劳动者在8小时内没有完成定额任务,在8小时之外又延长工作时间的,不属于加班,不应计算加班工资。如果劳动者在8小时内超额完成了定额任务,其超额部分也不属于加班完成的产品,也不应计算加班工资,可按照正常计件单价标准支付工资,也可以按照超额奖金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加班费国家是怎么规定的

首先我国的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工作日小时加班费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加班费计算基数÷21.75÷8×加班时数×1.5倍。

休息日加班费休息日加班费=加班费计算基数÷21.75×休息日加班天数×2倍。

法定节假枝慎唤日加班费法定休假日加班费=加班费计算基数÷21.75×法定休假日加班天数×3倍。

拓展内容劳动者加班费计算基数,应当按照法定工作时间孝宽内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应得工资确定,劳动者每月猛凯加班费不计到下月加班费计算基数中。劳动合同有约定时,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高于原约定工资标准时,可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基本工资加班费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即: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正常工作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150%。每小时的加班工资,则以日加班工资除以8小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超时加班工资计算公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加班工资都是以小时作为计算单位来计算的,因此要计算加班工资首先要算出小时工资。自 2008年1月3日起,月标准工作天数为 21.75。具体计算公式为:月工资性收入÷ 21.75÷8小时×加班小时数×150%(或者200%或者300%)。综合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主要是指企业因生产特点或工作性质等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必须进行连续生产或工作,而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工时制度。单位实行这两种工作制度必须进行劳动部门的审批,如果没有审批仅有约定是不能实行的。综合工作制一般是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的,是否存在加班也是以这个周期的总工作时间和标准工作时间相比较多出的部分按照加班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工资表加班费计算公式

工资表加班费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_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_12月=21.75天。

若存在加班情况,计算加班工资时具体体现为:

1、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_21.75_300%;

2、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_21.75_200%;

3、正常工作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_21.75_150%;每小时的加班工资,则以日加班工资除以8小时。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_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_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综上所述,劳动法规定日工资计算标准为月工资总额除以每月的工作时间,具体计算方法有两种: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和按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日工资=月工资_21.75或日工资=月工资_3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加班工资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法定节假日发的加班费是怎么计算(公休日加班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好了,关于“加班费计算公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加班费计算公式”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