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抗震规范(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介绍?)

抗震规范介绍如下:1、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1)房屋立...

非常感谢大家对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抗震规范(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介绍?)

抗震规范

抗震规范介绍如下:

1、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建筑各相邻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2、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一项框架结构房屋规定数值的70%,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一项框架结构房屋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3、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防震缝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可取50-100mm。

房屋抗震等级:

1、抗震等级其实就是设计部门依据了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分类与设防的标准”,根据设防的类别、结构的类型、烈度和房屋的高度四个因素而进行确定的,而采用了不同的抗震等级进行的相关具体设计,普通的房屋级别为4.0-4.5级。

2、房屋抗震性能一是要看房子的结构,目前常见的住宅结构会有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这两种,其中钢筋混凝土的抗震能力相对要比砖混结构的好。二就是要看抗震力。

在国际上,地震的震级一般所采用的是里氏震级的指标,分别为1-8.9级,1-3级对建筑物没有损坏,4级对建筑物会有十分轻微的破坏,达到5级以上就会开始破坏建筑物了。因此,5级以上的地震区在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要考虑到防震。

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介绍?

《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而制定本标准。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相关内容:

《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以下是《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全文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1 总则

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 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

2.0.1 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 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3.0.4 本标准仅列出主要行业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建筑示例;使用功能、规模与示例类似或相近的建筑,可按该示例划分其抗震设防类别。本标准未列出的建筑宜划为标准设防类。

4 防灾救灾建筑

4.0.1 本章适用于城市和工矿企业与防灾和救灾有关的建筑。

4.0.2 防灾救灾建筑应根据其社会影响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4.0.3 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4.0.4 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4.0.5 2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和县及县级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

工矿企业的防灾应急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防灾应急指挥系统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4.0.6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不属于1款的县、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4.0.7 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

5 基础设施建筑

5.1 城镇给排水、燃气、热力建筑

5.1.1 本节适用于城镇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

工矿企业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可分别比照城市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5.1.2 城镇和工矿企业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规模、修复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等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其配套的供电建筑,应与主要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

5.1.3 给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1.4 排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污水干管(含合流),主要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进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以及城市排涝泵站、城镇主干道立交处的雨水泵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1.5 燃气建筑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县及县级市的主要燃气厂的主厂房、贮气罐、加压泵房和压缩间、调度楼及相应的超高压和高压调压间、高压和次高压输配气管道等主要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1.6 热力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镇的主要热力厂主厂房、调度楼、中继泵站及相应的主要设施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2 电力建筑

5.2.1 本节适用于电力生产建筑和城镇供电设施。

5.2.2 电力建筑应根据其直接影响的城市和企业的范围及地震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5.2.3 电力调度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国家和区域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

5.2.4 火力发电厂(含核电厂的常规岛)、变电所的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或规划容量为8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和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供电的重要电力设施的主厂房、电气综合楼、网控楼、调度通信楼、配电装置楼、烟囱、烟道、碎煤机室、输煤转运站和输煤栈桥、燃油和燃气机组电厂的燃料供应设施。

2 330kV及以上的变电所和220kV及以下枢纽变电所的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就地继电器室;330kV及以上的换流站工程中的主控通信楼、阀厅和就地继电器室。

3 供应2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镇集中供热的热电站的主要发配电控制室及其供电、供热设施。

4 不应中断通信设施的通信调度建筑。

5.3 交通运输建筑

5.3.1 本节适用于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系统建筑和城镇交通设施。

5.3.2 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建筑应根据其在交通运输线路中的地位、修复难易程度和对抢险救灾、恢复生产所起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5.3.3 铁路建筑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铁路)、客货共线Ⅰ、Ⅱ级干线和货运专线的铁路枢纽的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以及特大型站和最高聚集人数很多的大型站的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3.4 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监控室,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3.5 水运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水运通信和导航等重要设施的建筑,国家重要客运站,海难救助打捞等部门的重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3.6 空运建筑中,国际或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的航空站楼、大型机库,以及通信、供电、供热、供水、供气、供油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航管楼的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

5.3.7 城镇交通设施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交通网络中占关键地位、承担交通量大的大跨度桥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处于交通枢纽的其余桥梁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枢纽建筑及其供电、通风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4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

5.4.1 本节适用于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

5.4.2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应根据其在整个信息网络中的地位和保证信息网络通畅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其配套的供电、供水建筑,应与主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当特殊设防类的供电、供水建筑为单独建筑时,可划为重点设防类。

5.4.3 邮电通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无线电台,国家卫星通信地球站,国际海缆登陆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省中心及省中心以上通信枢纽楼、长途传输一级干线枢纽站、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本地网通枢纽楼及通信生产楼、应急通信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大区中心和省中心的邮政枢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4.4 广播电视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国家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当混凝土结构塔的高度大于250m或钢结构塔的高度大于300m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国家级、省级的其余发射塔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国家级卫星地球站上行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国家级、省级广播中心、电视中心和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的主体建筑,发射总功率不小于200kW的中波和短波广播发射台、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监测台与节目传送台的机房建筑和天线支承物,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6.0.1 本章适用于体育建筑、影剧院、博物馆、档案馆、商场、展览馆、会展中心、教育建筑、旅馆、办公建筑、科学实验建筑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

6.0.2 公共建筑,应根据其人员密集程度、使用功能、规模、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6.0.3 体育建筑中,规模分级为特大型的体育场,大型、观众席容量很多的中型体育场和体育馆(含游泳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4 文化娱乐建筑中,大型的**院、剧场、礼堂、图书馆的视听室和报告厅、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娱乐中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5 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当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并按区段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6.0.6 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7 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8 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6.0.9 科学实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具有高放射性物品以及剧毒的生物制品、化学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6.0.10 电子信息中心的建筑中,省部级编制和贮存重要信息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国家级信息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

6.0.11 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

6.0.12 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7 工业建筑

7.1 采煤、采油和矿山生产建筑

7.1.1 本节适用于采煤、采油和天然气以及采矿的生产建筑。

7.1.2 采煤、采油和天然气、采矿的生产建筑,应根据其直接影响的城市和企业的范围及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7.1.3 采煤生产建筑中,矿井的提升、通风、供电、供水、通信和瓦斯排放系统,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7.1.4 采油和天然气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 大型油、气田的联合站、压缩机房、加压气站泵房、阀组间、加热炉建筑。

2 大型计算机房和信息贮存库。

3油品储运系统液化气站,轻油泵房及氮气站、长输管道首末站、中间加压泵站。

4 油、气田主要供电、供水建筑。

7.1.5 采矿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 大型冶金矿山的风机室、排水泵房、变电、配电室等。

2 大型非金属矿山的提升、供水、排水、供电、通风等系统的建筑。

7.2 原材料生产建筑

7.2.1 本节适用于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和轻工业原材料等工业原材料生产建筑。

7.2.2 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轻工业的原材料生产建筑,主要以其规模、修复难易程度和停产后相关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7.2.3 冶金工业、建材工业企业的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 大中型冶金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油库及油泵房,全厂性生产管制中心、通信中心的主要建筑。

2 大型和不容许中断生产的中型建材工业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

7.2.4 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 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建筑以及对正常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建筑。

2 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供热、供电、供气和供水建筑。

3 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通讯、生产指挥中心建筑。

7.2.5 轻工原材料生产建筑中,大型浆板厂和洗涤剂原料厂等大型原材料生产企业中的主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7.2.6 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轻工业原料生产建筑中,使用或生产过程中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当具有泄毒、爆炸或火灾危险性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7.3 加工制造业生产建筑

7.3.1 本节适用于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生产建筑。

7.3.2 加工制造工业生产建筑,应根据建筑规模和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7.3.3 航空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 部级及部级以上的计量基准所在的建筑,记录和贮存航空主要产品(如飞机、发动机等)或关键产品的信息贮存所在的建筑。

2对航空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整机或系统性能试验设施、关键设备所在建筑(如大型风洞及其测试间,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及其动力装置及测试间,全机电磁兼容试验建筑)。

3 存放国内少有或仅有的重要精密设备的建筑。

4 大中型企业主要的动力系统建筑。

7.3.4 航天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 重要的航天工业科研楼、生产厂房和试验设施、动力系统的建筑。

2 重要的演示、通信、计量、培训中心的建筑。

7.3.5 电子信息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1大型彩管、玻壳生产厂房及其动力系统。

2大型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和其它电子类生产厂房。

3重要的科研中心、测试中心、试验中心的主要建筑。

7.3.6 纺织工业的化纤生产建筑中,具有化工性质的生产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宜按本标准7.2.4条划分。

7.3.7 大型医药生产建筑中,具有生物制品性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其抗震设防类别宜按本标准6.0.9条划分。

7.3.8 加工制造工业建筑中,生产或使用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且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7.3.9 大型的机械、船舶、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7.3.10 机械、船舶工业的生产厂房,电子、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的其他生产厂房,宜划为标准设防类。

8 仓库类建筑

8.0.1 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的仓库类建筑。

8.0.2 仓库类建筑,应根据其存放物品的经济价值和地震破坏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8.0.3 仓库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存高、中放射性物质或剧毒物品的仓库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2一般的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可划为适度设防类。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规范)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建标109-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 年12月1日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江汉六桥的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设计等级:城市主干路Ⅰ级。

(2)设计车速:主线为60Km/h;立交匝道:30km/h。

(3)桥梁净空: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处净空不小于5m;跨其他道路处净空不小于4.5m;跨汉江的通航净空按10.0m控制。

(4)荷载等级: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标准轴载;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取值。

(5)抗震设防标准:工程场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设防。

(6)设计洪水频率:300年。

(7)设计使用年限:路面年限15年,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

(8)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城市道路穿越高架道路时,道路退让桥墩的距离是多少?有什么相关规范?急!!1!!!1!

城市道路穿越高架道路时,道路退让桥墩的距离通常是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1.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GB 51228-2001):该规范对城市道路路线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包括道路与桥梁、隧道、立交等交通设施的交叉位置处理。其中规定,对于道路穿越高架道路的情况,应根据高架道路的净空要求和结构要求,以及地面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等因素,确定道路退让桥墩的距离。

2.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GB 50233-2003):该规范对城市桥梁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包括桥梁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防洪设计等内容。其中规定,在桥梁两侧的桥墩周围应设置足够的缓冲地带,以避免车辆或其他物体对桥梁结构造成损害。

3.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2007):该规范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包括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组织、交通安全等内容。其中规定,在道路与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交叉位置,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等交通管理设施,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规范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道路退让桥墩的距离。如果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设计规范或咨询专业的设计单位或设计师。

请问做城市道路设计时具体需要哪些规范和标准?

很多,我就写一个项目引用的规范吧。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6)《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

(7)《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6-2006;

(8)《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9)《城市桥梁工程设计规范》 CJJ 11-2011;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1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2011;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1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19)《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87;

(2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2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桥梁设计需要考虑哪些荷载

恒荷载、活荷载和其他荷载

恒荷载包括桥梁各部分的自重、预加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土因自重所生的竖向和水平压力、静水压力及浮力等。

活荷载有离心力、冲击力和横向摇摆力等。

其他荷载包括风荷载等。

荷载大小要看桥梁的设计尺寸和用途之类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笼统回答,具体的还是要参考规范。可以去标准规范网上看看。

河南义昌大桥的义昌大桥事故

2013年2月1日上午9时许,一辆装载爆炸品的货车自西向东,行至连霍高速公路741km+900m处(河南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洪阳乡义昌河大桥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大桥南半幅被炸毁,北半幅桥板松动。有多辆行驶车辆坠落于30米桥下。

三门峡警方称,160多米的义昌河大桥桥面有80多米坍塌,该桥离地面高30米左右。已经搜救出20人,已确认有10人死亡,11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伤者已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抢救的医院为渑池县人民医院;渑池县中医院;义煤集团总医院;义马市人民医院。 记者同时从河南高速交警总队了解到,高速交警、消防总队、路政及120人员已赶往现场紧急救援,该路段南北半幅均被炸坍的桥梁高度30米,长度达80多米。现场已清理出2辆小车、6辆大车,没有发现客车坠毁。

实施交通管制,桥梁坍塌事件原因系运送烟花爆竹的车爆炸,引起桥面坍塌。 4日下午,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坍塌事故10名遇难者名单公布,其中男性8名,女性2名,分别来自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姓名 性别 户籍地

张春福 男 山东高密市

冯俊科 男 河南平顶山

侯艳新 男 河南安阳市

黄金义 男 河南潢川县

董振功 男 江苏邳州市

孙玉文 男 山东章丘市

王高众 男 江苏南通市

陈进云 女 江苏南通市

王录洲 男 江苏东台市

申裕兰 女 江苏东台市 原标题:残存桥墩未见箍筋 桥面断裂口如刀切——义昌大桥垮塌:桥墩配筋太少?

2013年2月1日上午9时许,连霍高速河南渑池段的义昌大桥,一辆装载烟花爆竹的货车自西向东,突然发生爆炸,导致大桥南半幅被毁,北半幅桥板松动。已确认有10人死亡,11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坠落现场清理出2辆小车、6辆大车。

在塌桥现场,时代周报记者在一段断裂桥墩内没有发现箍筋的存在。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桥墩应配置足够的钢筋,垂直钢筋和水平钢筋(箍筋)组成钢筋笼,才能承受足够的重负。而义昌大桥的桥墩,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钢筋“偷得太多了”。

存留桥墩未见箍筋

爆炸后第二天,2月2日上午,现场仍是一片狼藉。扭曲的、甚至解体的车头、被炸碎的轮胎、散落着的各种货物和碎屑,层层叠加在一起。断裂的桥面与桥墩也掺杂其间。

大桥垮塌时,支撑桥面的两栋桥墩断裂、倒塌,从2月1日事故当天媒体发布的现场照片看,仍有一段长达十米以上的圆柱形钢筋覆压在现场。2月2日,这段桥墩已经被挪走。

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发现一段断裂的桥墩,长度80cm左右,圆柱形表面已经破损,但还保持着基本的轮廓。圆柱体的外围残留着几根竖直的螺纹钢筋,根据表面的凹槽判断,垂直的钢筋环绕了桥墩外围一圈。

在现场另外一处地方,坠落的桥面覆压着一段较长断裂的圆柱形桥墩,但时代周报记者在断裂的横剖面上也只能看到竖直的钢筋,水平方向上没有钢筋。

“桥墩内的钢筋,叫做配筋。”一位资深建筑设计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桥墩的配筋理论上应该是钢筋笼的形式,就是用钢筋编织成笼子的样子。钢筋就像一个人的骨架,如果骨架太小,人就站不起来了。”

“与垂直钢筋交叉组成钢筋笼的水平钢筋,一般叫做箍筋。从照片中(指记者所拍的现场)的这个节点来看,这点儿配筋是不够的,只能看到竖直方向的钢筋,水平方向的箍筋一个都看不到。这完全就是胡来的。这就是行业内经常说的:钢筋‘偷得太多了’。”上述人士指出。

该专业人士进一步解释:桥墩主要是承受来自桥面的压力,利用混凝土受压性能好的特性,但是混凝土的受拉(承受水平方向的拉力)不行,钢筋的受拉性能好。桥墩里面加钢筋,两者的长处都结合到一块儿了。桥墩承受水平(横向)荷载的时候,打个比喻,有力量从桥的侧面推这个桥的时候,这时,钢筋就要承受这样的力。

“看这个桥的桥墩,30多米高,纵向钢筋不管你有多粗,30米的距离肯定都软了,所以需要用细密的箍筋。高铁还有城市高架的施工照片网上有的,看看他们的钢筋笼就知道了。”该人士介绍,一般的设计规范要求,箍筋的间距是10-15cm,在一些连接位置还要适当加密的,箍筋还要使用螺纹钢筋(表面有楞状的突起),直径最低是6mm。

设计还是施工有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曾跟河南交通厅旗下一家公路企业的高管交流,该高管坚称义昌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没有问题,“桥梁要求不承受横向的、水平的拉力”。

不懂桥梁结构的人也知道,爆炸所形成的冲击波朝向四面八方,自然有水平方向的力冲向桥梁,一般民用桥梁的设计是不考虑爆炸条件的。

但桥梁设计却不得不考虑抗震要求。地震荷载也是三维方向的,纵向和水平的都有。而且,世界各国对桥梁的抗震设计都是强制要求的。

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可划分为三代,分别是1977年实施的第一代《公路工程抗震社会规范》(1977规范),1990年开始实施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989规范),和最新一代的2008年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2008细则)。

交通部出台的“1989规范”中的第3.4.4条规范要求,抗震结构体应具有明显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线;钢筋混凝土构件应合理选择尺寸,配置钢筋,增加延性,避免剪切先于弯曲破坏和钢筋锚固粘结先于构件破坏等。另外,第10.5条规范列出了抗剪能力由式计算方法,刚框架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水平能力和许用延性系数。

上述专业人士指出,“延性”就是指混凝土构件的抗拉(水平方向)能力。第10.5条的规范列出的计算公式中的“抗水平力”,就是依靠混凝土、纵向钢筋和箍筋共同起作用的意思。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健新教授在《汶川地震及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一文中指出:“通过结构潜在的塑性绞区域的钢筋(尤其是箍筋)的配置,提高核心混凝土的约束程度来增家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并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这种设计成为延性设计,其实质就是用结构加大的位移和刚度的降低来换取较低的地震力输入。”

“桥墩没有或者缺少箍筋,不是设计单位马虎就是现场施工偷工减料了,至少是抗震的能力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上述专业人士指出。

义昌大桥所在的洛三高速(洛阳-三门峡)于1998年1月开工,而当时实行的1989规范中已提出了关于增加延性的要求。

刘健新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建造时间,义昌大桥应该适用的是“1989规范”。该规范对增加延性没有具体地规定,也只是在系数上考虑了延性,概念和计算公式上不清楚。“(虽然)没有具体的说,作为构造来说,应该有箍筋的,不是说一根都没有,那就不是桥墩了。”

根据现场,刘健新教授表示桥墩的箍筋是看不出来的。但他表示无法做出严格意义上的否定判断。他强调,如果把断裂桥墩剖开来察看,所做判决的依据会更科学、更清晰。

与刘建新教授相比,上述业内人士的判断则更为明确:“照片上显示的断裂桥墩,可以看出部分钢筋已经被拔出,钢筋和混凝土接触的断面是清晰可见的,断面清晰可见的情况下,80厘米长的桥墩内,没发现箍筋,那就肯定是有存在问题。”

桥面断裂口如刀切

“爆炸所引起的冲击波和地震水平力是不一样,(爆炸)力怎么算的,也不好说。”刘健新表示,“爆炸的力受车厢的阻挡,应该是朝向凌空面,向上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而地震的能量是很大的,一次爆炸的时候,应该是不会比地震的破坏力大。”

这就不难理解,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震区大量桥梁倒塌。而2009年1月14日,芜湖长江大桥1公里段,发生两车相撞事故,一辆满载6吨多的“冲天炮”烟花的货车产生爆炸并起火(义昌大桥烟花车辆载有9吨多的雷子炮),车辆被烧得面目全非,但桥体并未受损,芜湖长江大桥虽一度临时中断,但当天便恢复通行了。

刘健新还指出,义昌大桥属于简支梁桥,“在桥墩上面是不连续的,桥面残留的钢筋,是桥面的连续,而不是结构上并不连续,并非构造钢筋。”

上述业内人士也指出,路面铺设在桥墩上的混凝土箱梁或者是钢箱梁上的,这些箱梁是保证路面平整用的,不是主要的受力结构。也就是说,在桥面发生水平位移的时候他是不起限位作用的。

“从桥面残留的混凝土箱梁连接点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钢筋锚入混凝土箱梁的深度不够;还有就是连接的节点存在问题,因为从照片上看到的节点完全是破坏了,钢筋是被直接拉出来了。”他解释钢筋锚入混凝土的深度应该是钢筋直径的45倍,“按照规范,钢筋应该是露出来的更长一些。钢筋头上有弯钩,如果垂直深度不够,水平深也可以。但我怀疑锚入深度不够,未与混凝土钢梁进行有效连接。”

“塌下来的路面,水平方向上没有移动太多,这说明是桥墩因配筋不够,先塌掉了,造成了一种连锁反应,混凝土箱梁跟着就下去了。”该人士指出。

“如果有足够的配筋,局部混凝土钢箱梁出现裂缝或者是垮塌,但不会瞬间垮塌。这样的例子实在少见,桥面事故基本上是七扭八歪的多,而义昌大桥事故相当于这段桥基本上没有了,桥面的断裂口非常平整的,用工程上的话说,基本上是刀切的。”该人士告诉记者。

说不清的责任人

义昌大桥所在的洛三高速于1998年1月动工,计划工期46个月,设计概算42.9亿元。据当时的一份宣传资料显示,洛三高速是河南第二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在当时是河南高速公路建设史上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地质地形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项目。

该路全长135.549公里,工程分为八个合同段,1998年11月,河南省交通厅和河南省高管局组建成立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建设前线指挥部(下称洛三指挥部),代表前者承担洛三高速建设项目的职责和任务。建成后,公路资产归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河南高发)。

曾有媒体指出洛三高速的施工单位是洛三指挥部,其实洛三指挥部应是建设单位。

时代周报记者向河南省交通厅及河南高法公司宣传部门求证,对方未透露合同段的具体位置。根据上文提到的宣传资料,八个合同段从洛阳市区开始,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第一合同段范围是洛阳市郊到孟津县段,由当时的交通部第一工程局一处施工。

孟津再向东,依次有新安、渑池东部、义马和渑池西部,至三门峡市。第二合同段由河南省公路工程局三处和中铁十五局共同承担;第三合同段由中铁三局六处承担,其项目经理为吴占东;第四合同段由中铁十一局一处承担,项目经理为贾其友。

第四合同段的许沟特大桥曾被荣获“鲁班”奖,该桥在渑池境内。据此判断,义昌大桥的具体施工方不出第二至第四合同段的施工单位。

时任河南省交通厅长的石发亮在这份宣传材料的序言中写道:“全线参战人员克服……诸多困难,发扬团结务实、廉洁高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圆满完成省政府和交通厅下达的建设任务,……在交通部、省交通厅组织的历次质量检查中都得到了好评……”

2001年12月,洛三高速通车。一年后的2002年12月,石发亮被“双规”,2006年被判无期徒刑,成为河南省交通厅第三任被判刑的厅长。(来源:时代周报)

抗震规范(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介绍?)

好了,今天关于“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