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密接者的隔离要求和时限(密接触者隔离7天还是14天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标准)

7天1、次密接触者是指密接的密接,这类人群是指和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2、次密接至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密接者隔离标准有哪些”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密接者的隔离要求和时限(密接触者隔离7天还是14天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标准)

密接者的隔离要求和时限

7天

1、次密接触者是指密接的密接,这类人群是指和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2、次密接至少须集中隔离7天+7天居家隔离。7天内,若次密接与其对应密接的每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次密接则可于7天后解除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中,要在第2、7天做一次核酸。

3、如果次密接对应的密接核酸检测结果有阳性的,则次密接将转为密接管理(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观察)。

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2022年对密切接触者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管理措施,集中隔离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密接触者隔离7天还是14天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标准

1 密接触者隔离7天还是14天

一般是14天。

密接触者就是密切接触者,指与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主要包括共同居住者、可能产生气凝胶环境诊疗活动中的医护人员、密闭环境共同就餐或娱乐者、在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探视病例人员,以及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触者等。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相关规定,密切接触者将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2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标准

具体如下:

密切接触者隔离的第1、4、7、10、14天做核酸检测。隔离14天,期间3次检测核酸、1次抗体检测和7天。7天居家观察或集中隔离,期满1次核酸检测。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每3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直至离开旅居地满14天为止。

隔离期间要注意

1、隔离期间不得私自外出。

2、最好隔离对象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拒绝一切探访。由属地安排专人轮班值守,值守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3、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频繁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4、观察对象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不要直接丢弃,要集中后由专人进行消毒处理。

5、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静养为主。食物要清淡、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

3 几级接触者不需要隔离

一般接触者一般不需要进行隔离。

根据疫情相关规定,感染者的接触者分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等。

其中一般接触者是指和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乘坐过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暂时是不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的。

4 新冠14天潜伏期过了就安全了吗

正常情况下来说是安全了,但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一般情况下来说,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是14天左右,如果患者隔离14天,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此时临床上是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是安全的。但不排除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乏力,有时也会出现咽痛、咳嗽或者胃肠道的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注意事项

新冠病毒筛查流行病学史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必须有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时考虑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需要进行积极的就医,就医后需要完善相关检查,确诊是否为进行冠状病毒的感染。如果患者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需要进行隔离的治疗,专门医院的治疗。

密接者的隔离要求和时限(密接触者隔离7天还是14天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标准)

好了,关于“密接者隔离标准有哪些”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密接者隔离标准有哪些”,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