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小说中尤索林的形象。(第22条军规悖论有解悖吗)
答案:(1)二十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器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达到一...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22条军规是什么意思?”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试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小说中尤索林的形象。
答案:(1)二十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器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境界。
(2)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
(3)这条军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
小说中尤索林的形象特征:
(1)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2)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进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3)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胆小如鼠。
(4)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
第22条军规悖论有解悖吗
第二十二条军规——一切精神失常的人员要停止飞行,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迫在眉捷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就证明他不是疯子。
可以设置一个“触发”这样就可以解悖了。
当我每周3之前没有申请“飞行”时,我申请停止飞行。
著名的22条军规是什么?
1、无条件执行;2、工作无借口;3、细节决定成败,4、以上司为榜样,5、荣誉原则,6、受人欢迎,7、善于合作,8、团队精神,9、只有第一,10、敢于冒险,11、火一般的精神,12、不断提升自己,13、勇敢者的游戏,14、全力以赴,15、尽职尽责,16、没有不可能,17、永不放弃,18、敬业为魂,19、为自己奋斗,20理念至上,21自动自发,22立即行动。
“第二十二条军规”用来形容什么?
《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的英文名字“Catch-22”,已经成为英语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 自相矛盾的、“坑爹”的、荒谬的、带有欺骗忽悠性质的暗黑规则的代名词。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即皮亚诺萨小岛上,轰炸手约塞连上尉像一只惊弓之鸟,在一片混乱、荒谬与恐惧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进行一切努力。
在这个岛上,他生活的惟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装病住进医院,因为他发现惟有那里才是最好的避难所。最后,他还是准备开小差逃到中立国瑞典,去那里度过他的幸福生活。
创作背景
二战开始之前,美国政府鼓动青年人去参战,宣称这是为了自由和平、光荣、荣誉而战。年轻的士兵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加入了这场所谓光荣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受害的是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而得利的却是那些统治阶级、投机倒把的商人们。?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生活从根本上受到了歇斯底里的麦卡锡主义的污染和破坏,关于这一点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第21章有所涉及。美国国内民权运动以及越南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形势的动荡,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一切事情都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念。
此外,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虽然赋予人们一种力量增强的感觉,但是却剥夺了生活本身的最后一丝神秘,而越发使人疏离人类的本性。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动摇了人对上帝和宇宙的坚定信念,人们从基督教里再也寻觅不到精神的慰藉。
《第二十二条军规》就诞生于这样的特殊语境中:上帝与基督教日益丧失过去曾被广泛承认并发挥道德和精神向导的基石作用。
海勒在二战期间是美国空军的投弹手,曾在意大利和法国上空执行过六十次战斗任务,他丰富的军旅生活为他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提供了写作素材。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在1955—1961年创作的,期间他在纽约市一家制作广告册的销售公司工作。
创作手法
作者在小说中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使整个作品没有一条完整的情节发展线索,也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充满着混乱,喧闹,疯狂的气氛。但作者同时强调的是一种“严肃的荒诞”。小说显然以美军来比喻整个美国社会,从它内部的肮脏,腐败,堕落可以判断出它的本质,尤其是那些高踞众人之上的官僚们。
所以,小说的特殊艺术形式和内容并非为了卖弄荒诞的技巧,而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它的主题。正如哈里斯在《美国当代荒诞派小说家》(1971)一书中所指出的:“海勒的小说尽管技巧上有所创新,事实上却在遵循特定的文学传统。
《第22条军规》归根到底是一部激进的抗议小说,像《愤怒的葡萄》和《美国的悲剧》一样,他的抗议是指向美国的现行权力中心。”
作者在不经意的调侃之中,显露出锐利的讽刺锋芒,直指荒诞的要害,初看忍俊不禁,细品余味深长。作者常常将相互矛盾或褒贬义相对的词汇与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佩克姆准将夸口:“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出自《王尔德悖论》)。
丹尼卡医生说:“救命可不是我的事”。某上校“发觉自己仍然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类似呆伯特法则),迈洛说:“我这人从不说谎,只是在需要时才说谎”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军规》内容概述:二战中美国一空军中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萨岛上。士兵们对荣誉、对“为祖国而战”这些口号已十分麻木,每完成一次飞行任务,他们就尽情玩乐,以庆幸自己又一次死里逃生。
轰炸手约塞连上尉的精神快要崩溃了。他一心只想逃避飞行,保存性命。对于投弹是否命中目标他毫不关心,只求投完了事。一次,他为了延迟执行轰炸任务,在食堂的饭菜里掺了药,使大伙儿都患腹泻,无法飞行。约塞连还经常谎称有病,逃进医院躲避飞行。最让他心烦的是他总觉得中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老故意找他的碴。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满32次的人可以不再飞行,但你是否可以停止飞行的最终决定权又掌握在司令官手中,换句话说,司令官可以任意增加飞行次数,这样一来,停止飞行不过是痴心妄想。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如果你能提申请,显然就没发疯,因此,你还是不能停止飞行。
一次,约塞连完成飞行任务后去罗马玩乐,认识了妓女荷西安娜。约塞连看到她身上有美国人留下的伤疤,顿起怜悯,提议娶她为妻。荷西安娜拒绝了,因为她认为只有疯子才会娶一个妓女。
在执行又一次飞行任务时,与约塞连同机的一个飞行员被打死,溅了约塞连一身血。他发誓从此不穿衣服,这让长官们十分尴尬。
一天,约塞连擅自飞往罗马,只见美丽古老的罗马已被炸成废墟。约塞连被押送回岛后,上司们考虑到他是个棘手的人物,决定不惩罚他,并准备送他回国,条件是约塞连回国后要在媒体宣传他们的英勇功绩。约塞连答应了。不料他一步出房间就被一妓女刺伤,送进了医院。官方谎称约瑟连是因拦阻纳粹刺客暗杀长官而受的伤。在医院里,约塞连向牧师希普曼坦白了一切。最后,约塞连在牧师与丹比少校的帮助下,逃到了中立国瑞典。
卡思卡特上校圆滑自负,把手下的飞行员当成晋升的阶梯,多次增加飞行次数,以为自己升级铺平道路。他宣布仍活着的丹尼卡医生死了,并把丹尼卡医生的死作为增加飞行次数的借口。与上校同出一口气的科恩中校申明一旦医生出现,立即就地火化,因为医生已经是个死人了。在所有的人中,卡思卡特最恨约塞连,最信任食堂管理员米洛。
米洛是食堂管理员,表面老实,实际上最会阿谀奉承。卡思卡特上校规定每个中队派一架飞机一名飞行员随米洛去各地采购新鲜食品。米洛利用这个机会,四处贩卖投机,大发横财,成立了“迈——明水果土产联营公司”,宣称中队的人都占有公司股份,以怂恿别人为他服务。作为商人,米洛与各方都做生意,甚至把石油等军需品卖给德军。米洛同德军签合同,合同规定德军每击落一架美机就付米洛一万美元。同时米洛又与美军签合同,合同规定米洛要帮美军炸毁德军桥梁。这样一来,两方就能保持势均力敌,米洛则坐收渔利。为了安全飞抵各地做生意,米洛还在飞机上涂上纳粹标志。总之,米洛的行事原则就是:只要有生意可做,要价再高也行;只要能获得最大利润,冒再大的风险也值。米洛凭生意成了大人物,他是巴勒莫城的市长,马尔它岛的总督,巴格达的哈里发,大马士革的教长,阿拉伯的酋长,甚至被一些落后地区的人奉为神灵。
随军牧师希普曼在军中的地位十分尴尬。在军队的经历使他对自己的信仰丧失信心。哈里德将军发现他思想不纯,扬言要枪毙他。卡思卡特上校拒绝他减少飞行次数的请求,让他十分沮丧。他一心只想与妻子团聚,过平安的生活。他的良心使他鼓起勇气帮助约塞连逃到希望之乡瑞典。
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分别是什么?
1、无条件执行上级命令
2、信不信,看执行力
3、细节决定成败
4、以上司为榜样
5、荣誉原则
6、彻底地“实践主义”
7、善于合作
8、团队精神
9、永怀一颗坦诚之心
10、敢于冒险
11、多一次争取,多一次成功
12、不断提升自己
13、创造合作,合作创造
14、全力以赴
15、尽职尽责
16、没有不可能
17、追求永无止境
18、敬业为魂
19、“兑换”承诺,行动换取成功
20、理念至上
21、自动自发
22、“兑换”承诺,行动换取成功
第二十二条军规讲的什么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即皮亚诺萨小岛上,轰炸手约塞连上尉像一只惊弓之鸟,在一片混乱、荒谬与恐惧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进行一切努力。
在这个岛上,他生活的惟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装病住进医院,因为他发现惟有那里才是最好的避难所。最后,他还是准备开小差逃到中立国瑞典,去那里度过他的幸福生活。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对驻扎在地中海一个名叫皮亚诺扎岛(此岛为作者所虚构)上的美国空军飞行大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非理性的、无秩序的、梦魇似的荒诞世界。
扩展资料:
第二十二条军规创作背景
二战开始之前,美国政府鼓动青年人去参战,宣称这是为了自由和平、光荣、荣誉而战。年轻的士兵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加入了这场所谓光荣的战争。
这仅仅是一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受害的是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而得利的却是那些统治阶级、投机倒把的商人们。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生活从根本上受到了歇斯底里的麦卡锡主义的污染和破坏,关于这一点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第21章有所涉及。
美国国内民权运动以及越南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形势的动荡,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一切事情都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念。此外,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虽然赋予人们一种力量增强的感觉,但是却剥夺了生活本身的最后一丝神秘,而越发使人疏离人类的本性。
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动摇了人对上帝和宇宙的坚定信念,人们从基督教里再也寻觅不到精神的慰藉。《第二十二条军规》就诞生于这样的特殊语境中:上帝与基督教日益丧失过去曾被广泛承认并发挥道德和精神向导的基石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二十二条军规
好了,今天关于“22条军规是什么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22条军规是什么意思?”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