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标准宽度是多少?(人行横道线和斑马线有什么区别?)
人行横道线依据我国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和行标《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人行道斑马线尺寸”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斑马线标准宽度是多少?
人行横道线依据我国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和行标《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设置。
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
人行横道线一般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特殊情况下,其与中心线夹角不宜小于 60 °(或大于 120° ),其条纹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人行横道线的最小宽度为 300cm,并可根据行人交通量以 10 0cm为一级加宽,人行横道线的线宽为40cm或45cm,间隔 一般为60cm,可根据人行道宽度进行调整,但最大不应超过80cm。人行横道线的设置间距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路段上设置的人行横道线之间 的距离 一般应大于 150m。
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内容同上。
人行横道线和斑马线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人行横道线和斑马线是一个意思。
人行横道线俗称斑马线,是由一条一条的白色线组成的主要是供行人穿越马路之用。斑马线的宽度、长度和间距有国际标准。斑马线的基本长度为3-5米。每条斑马线的宽度应为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也可以根据行人数量加宽1米。斑马线越宽,行人就越多。
在一段道路上,斑马线的设置间距一般为150~500米,合理的设置间距为350~400米。也就是说,在城市里,最好每隔350至400米设置一段斑马线,方便行人通行。
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前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划定行人过街线路,设置提示标志。根据规划,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扩展资料:
斑马线的起源: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古罗马庞贝城的街道上,马匹和汽车与行人交叉,经常造成城市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为此,人们将人行道与行车道分开,并将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行人过街的标志。
行人可以踩在这些跳石上,慢慢地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
百度百科-斑马线
百度百科-人行横道线
人行道和人行横道区别
没有区别。人行横道线和斑马线是一个意思。人行横道线俗称斑马线,是由一条一条的白色线组成的,主要是供行人穿越马路之用。斑马线的宽度、长度和间距有国际标准。斑马线的基本长度为3-5米。每条斑马线的宽度应为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也可以根据行人数量加宽1米。斑马线越宽,行人就越多。
1、人行横道线和斑马线是一个意思。人行横道线俗称斑马线,是由一条一条的白色线组成的主要是供行人穿越马路之用。斑马线的宽度、长度和间距有国际标准。斑马线的基本长度为3-5米。每条斑马线的宽度应为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也可以根据行人数量加宽1米。斑马线越宽,行人就越多。
2、在一段道路上,斑马线的设置间距一般为150~500米,合理的设置间距为350~400米。也就是说,在城市里,最好每隔350至400米设置一段斑马线,方便行人通行。
3、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前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划定行人过街线路,设置提示标志。根据规划,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人行横道线有没有一个规定的尺寸?
有的。
根据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交通部,2009年7月28日发布),对人行横道线(斑马线)做了规定。
斑马线的宽度、长度、间隔,是有一个国际标准的。斑马线基本长度为3米--5米。每条斑马线的宽度应为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还可以根据行人数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在一段路上,斑马线的设置间隔一般为150至500米,合理的设置间距为350~400米。也就是说,在城市里,最好每隔350至400米设置一段斑马线,方便行人通行。
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划定行人过街线路,设置提示标志。根据规划,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扩展资料;
人行道上的交往是一种公共活动,它把互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
人们要护卫基本的隐私,同时又希望能与周围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一个好的城市街区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获得平衡。人行道提供给人们一个正常的渠道,发展出一种熟悉的、公共交往的关系,建立起一条无意识的平衡线,划出了城市公共领域与个人隐私领域的界限。
这样的平衡大部分是由人与人在公共交往中的一些细节组成,平常人们很不经意地实践和接受这些细节,以致于大家几乎忽略了它们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么一条界线,或者说缺失正常的人行道生活,这种平衡关系是不可能形成的,更谈不上持续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斑马线
百度百科-人行道
斑马线的宽度规格多少还有道路分割线的宽度规格多少谢谢》?
1.斑马线的宽度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还可以根据行人数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斑马线基本长度为3米--5米。
在一段路上,斑马线的设置间隔一般为150至500米,较为合理的设置间隔为350至400米,也就是说,在城市中,最好每隔350至400米就设置一段斑马线,便于行人通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
2.车行道分界线一般线宽为10cm或15cm,交通量非常小的农村公路、专属专用道路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8cm。
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设在同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线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车辆越线变换车道行驶。凡同一行驶方向有二条或二条以上车行道时,应划车道分界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车道分界线的尺寸为划600间隔900;划400间隔600。其他道路,划200间隔400。(单位cm)。
扩展资料
斑马线历史起源: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
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城市内更是车流滚滚,加之人们在街道上随意横穿,阻碍了交通,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斑马线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随处可见。
道路分割线:
车道分界线是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的交通标线,一般为的是白色虚、实线或**虚、实线。白色虚线是分隔同向车的,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变道、超车。白色实线也是分隔同向车的,不过不可变道。**实线是分隔不同向行驶的车的,有时是分隔同向车的,既可作分界线,也可做中心线,不可变道。**虚线既可作分界线,也可做中心线,做分界线时可变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斑马线
百度百科-车行道分界线
斑马线的尺寸是多少?
斑马线基本长度为3米--5米,应该横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马线每条的宽度在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还可以根据行人数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在一段路上,斑马线的设置间隔一般为150至500米,较为合理的设置间隔为350至400米,也就是说,在城市中,最好每隔350至400米就设置一段斑马线,便于行人通行。
扩展资料:
起源:
2008年12月10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交警部门在市区椒江解放路推出立体感的彩色斑马线。蓝白黄三色相间彩条,使平面的斑马线呈现立体感,带给过往司机一个强烈的视觉刺激作用,增强了对车辆行人的交通警示性。据了解,这种立体感彩色斑马线在国内尚属首次推出。
“立体感彩色斑马线,可以说是利用了人们对立体障碍物的感知。”这种影响对司机和对行人都有效,“对行人来讲,与其说是对障碍物的恐惧,不如说是对高低感的恐惧,不管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都会给人心理上增加负担,带来的效果,就是行人横穿马路会更加谨慎了。”
百度百科-斑马线
今天关于“人行道斑马线尺寸”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