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适用范围是什么(劳动法适用范围)
导读:《劳动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和它们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适用。同时,也适用于国家机关、公立机构、社会团体中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法适用范围是什么
导读:《劳动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和它们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适用。同时,也适用于国家机关、公立机构、社会团体中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不过呢,它不适用于公务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还有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这类特定群体。一、劳动法适用范围是什么
劳动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囊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均应适用该法律规定;
其次,对于国家机关、公立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与其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也须按照本法的相关规定予以执行;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并不涵盖公务员以及参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同时也不涉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以及家庭保姆等特定人群。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二、劳动法对于兼职人员是否适用
劳动法适用于兼职人员。兼职属于劳动关系的一种形式,劳动法规定的各项劳动标准,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均适用于兼职人员。但在具体执行中,可能因兼职的特殊性而有所差异,比如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四小时,每周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等。同时,兼职人员与用人单位也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若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可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
三、劳动法中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根据劳动法,加班工资计算方式如下:平日加班,支付1.5倍工资;休息日加班且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2倍工资;法定休假日加班,支付3倍工资。
例如,员工月工资为5000元,平日加班2小时,每小时工资为5000÷21.75÷8≈28.74元,加班2小时的加班工资为28.74×1.5×2≈86.22元。
休息日加班1天(8小时),加班工资为28.74×2×8=460.24元。
法定休假日加班1天(8小时),加班工资为28.74×3×8=689.76元。
需注意,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用人单位应依法安排加班并支付相应加班工资,否则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也适用于国家机关、公立机构、社会团体与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但不适用于公务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等特定群体。
劳动法适用范围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劳动法适用范围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一、劳动法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排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包括:
(1)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即劳动者拥有劳动就业权。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
(2)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信息等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即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
(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劳动薪酬。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享有休息的权利。国家规定了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6)享有社会保险的福利的权利。为了给劳动者患疾病时和年老时提供保障,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劳动保险和福利。
(7)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的权利。
(9)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依法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二、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相关规定如下: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5、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其实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只要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并且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转正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劳动法适用范围的问题。平常我们其实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