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交通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危险驾驶罪: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有公共安全风险的驾驶行为,如超速、酒驾、毒驾等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失,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事处罚2.逃逸罪:发生交通事故...更多法律知识,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交通犯罪行为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交通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危险驾驶罪: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有公共安全风险的驾驶行为,如超速、酒驾、毒驾等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失,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事处罚
2.逃逸罪: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未履行报警义务,离开现场或拒绝救助伤者,以规避法律责任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加重刑事责任
3.酒后驾驶罪及醉驾罪:驾驶员在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法定标准后操作车辆,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属于犯罪行为
4.交通肇事罪:因疏忽大意或其他原因导致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当情节较为严重时,将构成交通肇事罪
5.制造、买卖、使用假驾驶证件:包括伪造、出售或者使用虚假的驾驶证等行为,破坏道路交通管理秩序
以上犯罪行为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还可能导致从刑事处罚到民事赔偿的多重后果因此,公众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相关条款:
1.危险驾驶罪:依据刑法第133条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逃逸罪:根据刑法第134条,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后逃逸,视为从重处罚;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相应规定定罪量刑
3.酒后驾驶罪及醉驾罪:按照刑法第134条和135条,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100毫升的,处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恶劣或者构成其他犯罪的,从重处理
4.交通肇事罪:参照刑法第134条和相关司法解释,造成严重后果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后果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5.制造、买卖、使用假驾驶证件:依据刑法第68条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交通犯罪行为有哪些》相关阅读
犯罪预备通常有哪些行为
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也是一种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但是刑法将这一常见的行为方式单独列举予以明示
(二)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犯罪的需要
其他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差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毒品犯罪定罪有哪些
毒品犯罪定罪内容如下: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这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毒品犯罪;
2、非法持有毒品罪;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4、走私制毒物品罪;
5、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6、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7、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8、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9、强迫他人吸毒罪;
10、容留他人吸毒罪;
11、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