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开国元帅的排名(古代的一品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开国元帅的排名在新中国10大开国元帅中,朱德、彭德怀以及林彪是开国元帅的“前三甲”,之后第4位是刘伯承,第5位是贺龙,第6位是新四军唯一的元帅陈毅。而这几位元帅...

接下来,我将针对元帅算不算正国级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元帅算不算正国级的话题。

开国元帅的排名(古代的一品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开国元帅的排名

开国元帅的排名

在新中国10大开国元帅中,朱德、彭德怀以及林彪是开国元帅的“前三甲”,之后第4位是刘伯承,第5位是贺龙,第6位是新四军唯一的元帅陈毅。而这几位元帅的排名都是有章法的,含军功、资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朱德、彭德怀和林彪

其中朱德元帅排在第一毫无争议,他身上有两个光环让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第一元帅。其一是他作为工农红军之父的身份,其二是他是十大元帅中资历最老的一位。在第一点上涉及到三河坝分兵这一历史事件,简单来说,就是朱德元帅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带领的800起义军后来上了井冈山,成为了最早的工农红军。

在第二点上,朱德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在1909年时朱德就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反清运动。后来1911年10月朱德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革命战斗——重九起义,带着部队打进了当地总督衙门。可以说朱德是中国革命的活化石,他的资历在我军中,无人能出其右。

彭德怀排在第二也不难理解,资历加上军功奠定了他的地位。在资历上彭德怀最早参加湘军,后来到1928年参加了平江起义,参与了工农红军建军。在军功上彭德怀带着志愿军抗美援朝,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打得最漂亮的一场对外战争。

至于林彪,他作为10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能排在这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功。毕竟林彪和彭德怀是中国历史上唯二真正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并且林彪率领的4野从中国最北方一路打到了最南方,可谓是战功赫赫。因为军功的缘故,林彪在1951年时在解放军内的职务非常高,担任着中央军委副主席,这个职务奠定了其“共和国第三元帅”的地位。当然林彪能排在第三元帅,很大程度上也和其堂兄林育英有关系。林育英在1935年时劝服了张国焘北上,避免了工农红军走向彻底分裂。可以说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物,在党内有极高的地位。从1930年林彪开始担任红四军军长,之后的五次反围剿作战以及长征途中,林彪都有赫赫战功。再加上其堂兄林育英的贡献,直接将其地位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贺龙

贺龙元帅排在第五,除战功外主要和其资历、“带资进组”有关。在资历上贺龙参加过北伐战争,是一个从南昌起义之前,就已经在参加革命的革命者。至于带资进组,和南昌起义的部队组成有关。南昌起义共有约2万人参与了战斗,其中贺龙带领的第20军就下辖约7000人,占据了起义部队的约3分之1。所以贺龙在工农红军的建军阶段,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他的第20军,南昌起义中我军的实力要下降几乎一半。并且贺龙还是当时民间社团——哥老会的高层人员,是袍哥大佬。这一身份为工农红军在早期发展阶段带来了很大便利,贺龙常常利用这一身份拉着一个村子的人闹革命。

刘伯承和陈毅

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刘伯承和陈毅,之所以这么排和其资历以及出身有关。在开国十大元帅中,朱德的资历最老,其次就是刘伯承了。除了没参加辛亥革命外,刘伯承几乎参加了中国后续的每一次重大革命事件。从1915年的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到1917年反对北洋政府的护法战争,再到后来的南昌起义,刘伯承均有参与。

陈毅和刘伯承的资历比就差远了。和朱德、刘伯承这种走“暴力革命”路线的人不同,陈毅走的是学生运动路线。1921年时,陈毅最早在法国留学期间参加了“拒款运动”,抵制北洋政府以中国采矿权、筑路权为抵押从法国贷款。后来到1923年陈毅加入了中国***,才算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并且陈毅未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爆发前他人在武汉。在中国***谋划南昌起义的时候,陈毅接到了命令,要求他赶紧前往南昌参加这次起义活动。随后陈毅赶紧上了去南昌的船,结果他刚上船南昌起义就爆发了。等陈毅进入南昌城后,起义军已经离开了城区,城内正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陈毅在南昌城内找队伍,找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得知队伍已经出城后,他也立马出城去追队伍,最终在南昌起义爆发6天后,于抚州一带追上了起义军。这时候的起义军非常缺人,像陈毅这种在法国留过学的高材生,肯定是要吸收进队伍的,所以当陈毅要求加入队伍时,他也是直接被任命到第11军第25师第73团当团政治指导员。

在战功上,刘伯承也要更大一些。刘伯承可以说是撑起了中国西南解放的半边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谓是插在国民党心脏附近的一颗钉子。

并且刘邓大军能在严重缺乏群众基础和物资的大别山生存下来,已经展现了其高超的政治能力。

当然除了战功和资历外,刘伯承排名在陈毅前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两人的出身,前者出身八路军,后者出身新四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虽然都是中共领导下的部队,但八路军算是主力,新四军算是“偏师”。

诚然,新四军的抗日环境比八路军艰苦很多,但不管是军队规模还是抗日效果,新四军都要差很多。此外在工农红军被国民党“收编”时,八路军是“路军”(虽然编制很快就被蒋介石改为了第18集团军),新四军是“军”,编制比八路军低了一级。所以后续八路军和新四军合并时,新四军的地位要差一些,这也就导致新四军出身的军官地位不怎么高。

古代的一品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古代的一品大臣官职应该是相当高了,在古代一品大臣就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和绅是康熙的军机大臣,也是一个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他就是所谓的一品大员。要是拿到现在是中国的来说的话,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位置可以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是类比的,话应该相当于国家干部。

我国是一个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当家做主的市民全体中国公民并不是某一个人,所以没有办法,类比到现在的中国社会 。

十大元帅排名

据我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些元帅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当年二人是军长和副军长,21年后军长成省委书记副军长成正国级

从昔年间红25军74师一部到如今的第12集团军,12军沿着 历史 一路走来不断建立卓越战功的同时,亦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将领,其间便包括 李德生将军与曾绍山将军

李德生将军与曾绍山将军虽然有着不尽相同的革命经历,却曾在 抗美援朝 的战场上并肩作战,率领志愿军12军建立卓著功勋。

当年的二人分别是12军军长和副军长,而在21年后军长曾绍山成省委书记、副军长李德生成正国级, 他们各自的一生虽截然不同,但殊途同归乃是为国奉献的一生,正因如此回望来路峥嵘处处可见。

李德生

一、抗美援朝战场上——并肩作战

1950年12月1日,12军奉命改编为志愿军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11月刚刚抵达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曾绍山将军亦临危受命出任12军军长。

与此同时,作为12军下辖35师师长的李德生将军同样接到了作战命令。

彼时的35师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四川璧山地区肃清土匪的作战任务,因而接到命令之后李德生将军当即命令所部抵达江津地区集结,并火速率部奔赴河北深县进行战前动员训练工作。

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 12军在曾绍山军长的统筹安排之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朝鲜战场,展开了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曾绍山军长

第五次战役,曾绍山将军率领十二军随兵团担任中央突击任务并先后歼敌3660人、击毁坦克26辆、击落击伤敌机26架……

而在 金城防御战 之中,曾绍山将军复又指挥部队充分运用坑道防御战术,以及小部队敌后纵深、阵地狙击运动等种手段,皆取得了圆满的成绩。

如曾绍山将军于1952年1月开始组织全军上下开展的“冷枪冷炮狙击敌人”,据统计7月下旬至10月底,十二军的战士们以5843发子弹狙击歼敌2506人。

任何一颗子弹皆是正处于困难时期的国家与人民紧咬牙关一点一滴节省出来的,因而这一数据的难能可贵可想而知。

当然,仅就5843发子弹狙击歼敌2506人这一战绩,在 历史 上任何规模化战争当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透过其中,足以见得曾绍山将军领军治军的卓越能力,正因如此时至1953年4月18日曾绍山将军被调任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二、上甘岭战役中的李德生将军

与此同时着眼于12军下辖35师的李德生将军,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升任12军副军长之后的他又打下了怎样一番卓越战绩?

一如曾绍山将军一般,李德生将军的战绩在史册之中历历在目,其间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那场震撼人心的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前,李德生将军受命出任第12军副军长,不过仍在35师前线指挥所继续指挥战斗。

10月14日随着敌人调集美7师、南朝鲜军2师等共计7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协助之下向五圣山前沿志愿军阵地发起攻击,上甘岭战役由此打响。

战役打响之后,12军正驻防于五圣山以东金城地区承担防御作战任务,其部与正在上甘岭一带苦战的十五军将士们相距较近。

因此3兵团首长曾先后下达命令,陆续调集12军31师91团、92团、93团、34师106团等共计4个团的兵力奔赴上甘岭地区执行作战任务。

而在12军所部即将投入上甘岭战役之初,曾绍山军长便接到了3兵团代司令员 王近山 的电话,要求李德生将军立即赶往兵团接受任务。

抵达兵团之后,寥寥几句寒暄王近山司令员便直奔主题,他向李德生将军充分说明了上甘岭的严峻状况、战役规模等基本情况,而后下达了坚决的作战命令。

“12军现已调为兵团的战役预备队,全军即刻准备随时投入战斗。这场战斗空前激烈,要做好像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一个战士,从开始打到结束时指挥一个连队作战!”

“我们正在上报准备成立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你来负责统一指挥上甘岭前线作战的15军、12军所属部队……”

接受命令离开3兵团司令部之后,李德生将军当即要求作战参谋张军,快马加鞭拦截正要转移的12军31师(金城换防后原命令向谷山地区转移休整)。

而在当晚李德生将军便抵达31师召集各师团领导展开了作战会议,而这场会议针对上甘岭战役主要商议了五个问题:弹药运输、吃饭、野战工事、通信、如何用兵,其间参与者便包括91团团长 李长生

由此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李德生将军按照命令接管上甘岭战役指挥工作,并于10月30日将战役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反击作战。

10月30日中午12时整,15军调集133门大炮、30门重迫击炮向597.9高地发起长达四个小时的炮击,而后稍作停歇待敌人露头修筑工事之际再度开火,如此反复将高地守军歼灭过半。

22时,火箭炮团共计24门火箭炮对敌后方炮兵阵地、后续梯队集结区域进行大面积覆盖,几乎完全压制敌人炮火。

如此一番炮火洗地之后,15军于当夜组织10个连队向敌人发起反击,战至31日夜夺回11号阵地以外所有阵地。

11月1日12军31师91团在李德生将军的严密部署下接替阵地防御工作,上阵之前李德生将军更是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做出严格要求:

“要下最大的决心,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守住阵地!”

按照此前与李德生将军等人共同商议的作战计划,李长生团长率部来到上甘岭战场之后,令91团下辖9个连逐一上场进行车轮战,以此避免多建制引起混乱,同时也极大程度保持了各连的作战能力。

11月2日7点钟前后敌人便向597.9高地发起攻击,届时进行防御作战的乃是8连。

面对敌人高达40余次多方向、多梯次的进攻,8连的战士们在炮火支援下与敌激战长达7个多小时,且仅以牺牲36人、负伤59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敌人高达上千人!

之所以有此战果,一方面是因李德生将军通过卓越的指挥能力打出了出色的步炮协同,另一方面也在于我军战士们善于依托有利地形以抵御敌人进攻。

其间9号阵地上的8连4班战士们,便是对弹坑、岩缝、残余工事加以改造,如此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高达400多名。

当然这一结果更离不开那些舍身成仁的战士们,8连1班战士王万成、朱有光在支援1号阵地的过程中,面对成群上涌的敌人以冲锋枪开路强行冲上阵地。

然而冲上阵地之后敌人亦蜂拥而至,值此阵地艰险之际两人竟是各自拉响两根捆在一起的爆破筒,冲向了敌群……

在李德生将军的指挥下,上甘岭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其间我志愿军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是敌人所付出的代价更在我军之上。

与此同时最为意义深远的则是,这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直接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志愿军的实力再次以铁与血得到世界的认同与惊惧。

三、皆为国家之中流砥柱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告一段落,曾绍山将军、李德生将军陆续返回国内,而回国之后的曾绍山将军担任起了旅大警备区司令员,而李德生将军则在1954年4月成为了12军的军长。

1955年授衔之际曾绍山将军被授予中将军衔,而李德生将军则被授予少将军衔。

回顾朝鲜战场上的那段岁月,在曾绍山将军、李德生将军的共同努力之下,铸就了朝鲜战场上12军的战功卓著。

其间如两人共同研究后针对35军原有 “三角部署” (两个团在前、一个团在后)做出调整,令三个团形成直线同时处于前沿,此乃根据实际战场情况作出的客观调整,直接结果便是基本杜绝了前沿阵地的丢失。

总而言之,在朝鲜战场上曾绍山将军与李德生将军之间有着一份效果显著的配合。

然而实质上,朝鲜战场并非两人的第一次交集,纵观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人皆有同属一部的经历,其间曾绍山将军担任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之际,李德生将军便是其下辖第30团团长。

与此同时,两人亦曾有过数度并肩作战的战斗经历,其间便包括那场著名的 “夜袭阳明堡”

1937年10月18日黄昏,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带领之下,展开了一场突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的作战。

届时在当地老乡的引路下,769团向阳明堡机场发动突然袭击,在陆续炸毁敌机24架的同时,更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击毙日军100余人,创造了“步兵打飞机”的神奇战例。

关于“夜袭阳明堡”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八路军总司令朱老总在接到捷报之后的反应便可窥见。

届时他面向群众宣布了这个好消息,更是邀请群众和他一起算账,一架飞机值多少钱?这些钱可以买多少小米?这些小米够多少人吃一年?由此与群众们共庆这一胜利。

刘伯承 元帅更是对此称赞不已,他不吝其词的夸赞本次胜利“侦察清楚、部署周密、动作突然干脆”。

“夜袭阳明堡”发生之时,曾绍山将军时任769团参谋,而李德生将军则作为通讯排战士在 陈锡联 团长身边负责通信联络。

这次战斗胜利两人不仅是其中的亲历者、创造者,更是最为直接的受益者,彼时的他们在陈锡联团长身边亲眼目睹了这次战斗的一应指挥工作,因此不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极大程度提高了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

毋庸置疑“突袭阳明堡”对于两位将军而言皆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成长经历,而正是因为如这般一段段经历的积累,方才铸就了上述朝鲜战场上两位将军的卓越战绩。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这是一道时间线,亦是两个共同的成长线,贯穿这条线的核心乃是两人相同的爱国主义精神。

正因如此两位将军的一生乃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一生,不仅仅上述战场上的为国而战,在离开战场之后他们依旧作为国家之中流砥柱,为中国之发展而奉献着。

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曾绍山将军、李德生将军分别为12军的正副军长, 而在21年后的1973年两人依旧活跃在政治舞台当中为国家建设致力,其间作为军长的曾绍山将军已然是省委书记,而李德生将军则达到了正国级。

曾绍山将军自1959年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之后,长期在沈阳军区承担领导工作,而在1971年更出任辽宁省委第二书记,此后于1975年成为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其间为了辽宁地区的发展鞠躬尽瘁。

李德生将军于1968年4月至1973年历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

而在1973年8月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将军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论级别已是正国级。

无论是战场上又或是国家建设与发展这座看不到硝烟的战场,曾绍山将军、李德生将军皆是其间为国而战的忠诚战士,他们那一代人用自己的一生扛起了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元帅是什么级别

元帅是用以表示最高军衔的词语。

十大元帅都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相当于副国级。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前苏联还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决议,决定对创建和***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毛泽东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授予元帅军衔。

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评定标准:

1、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担任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师级和新四军军级、相当规模根据地一级军区领导职务。

2、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解放战争时期的领导职务。

3、领导和指挥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

4、授衔时军内级别很高,授衔时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当时没有设立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常委)职务。

当代杨家将:全家13人革命,一人为元帅领路人,一人至正国级

杨家将的故事因为小说、戏剧、评书的绘声绘色,可谓是被传得家喻户晓,但实际上人们印象中的杨家将与真实的杨家将是有很大区别的。真实 历史 上的杨家将没有那么悲壮,其军事家族的地位也远远不是北宋的支柱,只是人们艺术性的将其夸大了。至于杨门弟子全部战死沙场那更是没有,杨令公七个儿子也只有一个战死,其他的大多在作城防。

当然夸张不重要,这些作品真真假假也好,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身上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而在近现代,陷入民族危难的中国,也出现了无数有着这样精神的爱国人士。其中这一家堪称是当代杨家将,他们不单刚好姓杨,一家之中还有十三个人参加了革命。其中更有一人官至正国级,真可谓是满门忠烈,说到这家人要先从最大的长辈杨宣永说起。

杨宣永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四川遂宁人,家中为富裕人家。他是从小攻读诗书,曾捐过一个蓝翎候选巡检的官职,后来积极投身教育。无奈遇上战乱,在危亡之际,杨宣永又改教育为为抗战筹资。1942年,带头将双江镇的关帝庙改为了抗战救国将士阵亡祠,又将自己的家作为革命活动的联络点。报国的同时,杨宣永也比较关心自己的小家,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身心力行,也使得他的所有儿女后来都走上了报效国家,毅然革命的路。他一共有十三个孩子,除去第三子早夭,剩下的十二个孩子都是英雄。这十二个孩子分别是杨尚荃、杨尚麟、杨尚述、杨尚昆、杨尚仑、杨尚直、杨尚明、杨尚正(又名杨白冰)、杨尚朋、杨尚友、杨尚智、杨白琳。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先从老大杨尚荃说起,这位最早从1905年便进入了同盟会。

一路从护国运动走向护法运动,1924年后主要投身工业救国,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不料患上了疾病,1937年病逝于上海,但也算是尽自己的力为国奋斗过了。老二杨尚麟,1909年加入同盟会,后来东渡日本时期接触到了马克思,改变立场。1924年在童庸生的介绍下,开始了革命,一直到1969年12月6日去世。

杨尚述是兄弟姐妹之中最悲壮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杨家有六个地下组织成员,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不止是杨尚昆认为四哥是自己的革命引路人,就连刘元帅也是如此认为的,因为他也是在杨尚述的介绍下入党的。只可惜这位运动先驱在1927年不幸被捕,1927年4月6日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信仰。

杨尚昆想必都听过他的名字,他也是杨家兄弟姐妹之中成就最大的,位至正国级。老六杨尚仑,1927年曾进入黄埔军校六期,不过他是坚定跟四哥、五哥一起的。后来为解放成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后便一直留在四川工作,1963年2月26日病故。老七杨尚直,解放前在四川担任某处处长,后来为解放成都做了不少工作。跟哥哥一样,在解放后,他也留在了四川的单位工作。

其他的几个也大多投身了革命,始终为这一份信仰付出了终身,即使是四个女孩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其中老十三,丈夫还是贺元帅的亲外甥,开国中将廖汉生。由此可见,用满门忠烈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他们的这种精神也终将继续传承下去。

开国元帅的排名(古代的一品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好了,今天关于“元帅算不算正国级”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元帅算不算正国级”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