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刑事判决生效之日是指什么时间(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判决确定之日应是指判决宣判之日。判决生效之日: 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作出之日起15日内,裁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当事人不提起上诉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判决确定之日是哪天”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刑事判决生效之日是指什么时间(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是指什么)

刑事判决生效之日是指什么时间

法律分析:判决确定之日应是指判决宣判之日。判决生效之日: 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作出之日起15日内,裁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当事人不提起上诉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判决执行之日,指生效的判决,交付执行之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九条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

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判决确定之日就是判决书上载明的日期(最后落款处书记员上方的日期);判决生效日是指:按照法律规定,一审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民事案件有15天的上诉期限(刑事案件10天),上诉期限过了之后没有当事人上诉的,判决生效,即一审判决(不含法律规定的一审终审的判决)的生效日是收到判决书后15日(刑事判决10天);民事二审判决送达之日即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判决书生效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判决书生效日期是从判决书正式制作完成并送达给当事人的那一天开始算起。在司法实践中,生效日期的计算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确保法律程序公正性和效率性至关重要。

一、判决书生效日期的确定

在民事诉讼中,当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后,会制作一份书面判决书,并加盖法院印章。这份判决书一旦制作完成,即具备了法律效力。然而,要确定判决的生效日期,还需考虑判决书的送达情况。只有当判决书正式送达给双方当事人时,判决才被视为生效。

二、送达方式的多样性

法院在送达判决书时,会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送达方式。常见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直接送达是指法院工作人员将判决书直接交给当事人或其代理人;邮寄送达则是通过邮政系统将判决书邮寄给当事人;公告送达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公告,通知当事人领取判决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当事人收到判决书,即视为送达完成。

三、生效日期的法律意义

判决书生效日期的确定,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生效日期是当事人申请执行、上诉等后续法律程序的起点;另一方面,生效日期也是法院执行判决、监督当事人履行义务的依据。因此,确保判决书生效日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四、特殊情况下的生效日期处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当事人对判决提出异议、申请再审等,生效日期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中止执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等。这些特殊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程序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判决书生效日期是从判决书正式制作完成并送达给当事人的那一天开始算起。法院在送达判决书时会选择适当的送达方式,确保当事人能够及时收到判决书。生效日期的确定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确保法律程序公正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生效日期进行处理,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

判决书、裁定书必须写明判决、裁定结果和作出该判决、裁定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七条规定: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判决确定之日和判决宣告之日的区别

法律分析: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书上写明的日期;判决执行之日是指实际交付执行场所执行的日期。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生效之日,一审判决缓刑后被告人未提起上诉与抗诉的,一般情况下,判决生效之日即法定十日上诉期满后的第一日,法定十日上诉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期,也就是缓刑考验期限的起算日。一审判决缓刑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的,缓刑考验期限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既判决书送达给被告人之日。

判决执行之日,指生效的判决,交付执行之日。判决执行之日往往在判决确定之日后,因为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法院将生效判决交付执行机关(如监狱、公安机关)的间隔。判决执行之日中的刑期是在判决书中明确写明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判决书上"本判决确定给付之日"指的是哪个日期

一审判决书中,一般会这样表述“本判决生效之日起X日内给付”,这个期限内都属于该判决确定的给付日期,而给付之日,实际上是指给付期限的最后一日。举例说明:

一审判决书落款日期为2016年9月1日,并载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给付”。

一审判决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2016年9月9日。

如果各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则一审判决生效之日为2016年9月25日(扣除最后一名当事人的15天上诉期),那么25日至27日就是判决确定的给付日期,27日为给付的最后期限。

如果案件经过二审,二审判决生效日期是2016年12月10日,那么2016年12月12日为判决确定的给付之日。

扩展资料:

公正是司法判决的灵魂。判决书的基本功能,在于为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个合理的证明(在判例法国家还具有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以后类似案件的裁判提供一种坐标的功能)。

肖扬院长指出“要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裁判文书叙述事实清楚,说理充分,引用法律条文准确无误,说服力强”,强调了司法判决公正性与论理性的重要性。司法判决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于体现利益分配的公正。

判决的公正性是第一位的,判决形式或实质的其他特点是第二位的、是对公正性的支持而不能替代公正本身。

对一份司法判决而言,如果其裁断结果是非理性的、不公正的,那么判决书中所体现的再严谨和高超的逻辑推理,再鲜明的规范性、创新性、公开性、法律性和准确性的形式特点也毫无价值。

通常而言,由于法律和事实的不确定性,因而裁决结果的公正性标准往往难以界定(当然,违背基本法律规则认定事实、裁断案件的不在此列)。也正因为如此,实务界才越来越重视司法判决的理性含量。裁判文书改革应从现实出发,以增强判决的论理性为着手点。

当今社会,司法民主已渗透于审判的各个环节,理性审判是法院“公正与效率”主题的必然要求,增强说理性、以理服人是司法判决的内在需要,也是理性审判意识在司法判决上的体现。

司法判决的理性化程度反映了法律文书的品位,富于理性含量的判决书,通过透彻的说理、充分的论证,保证了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知晓、理解裁判结果之所以然。因此,强化司法判决的论理性是实现判决公正性的途径与保障。

百度百科-判决书

判决书送达之日怎么确定

看情况,不同的宣判方法有不同的判决书发送时间。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院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送达日期这样确定:

一、判决书送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签字之日,就是送达日;

2、邮寄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在邮政回执上签字之日,为送达日;

3、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不包括公告当天)。

二、判决书生效,有两种情况:一是一审的判决,必须过上诉期,当事人没有上诉,才生效(从判决的第二日开始算,最后一天如遇到法定假日,顺延至工作日);二是二审判决(终审判决),判决书送达后,立即生效。

一、判刑后多久收到判决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送达之日分几种情况:1、直接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签字之日。2、邮寄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在邮政回执上签字之日。3、公告送达,自法院公告之日起60天视为送达。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的是二审终审,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生效的各有不同。1、民事一审判决书。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2、行政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3、刑事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4、二审判决。二审终审制度的意思就是二审就是最后一次审判,二审是没有上诉这个说法的。所以,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

二、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案件一审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为上诉期,未上诉的,十五日过后就生效。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内为上诉期。

上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待定。上诉期内无上情形的,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判决生效。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刑事判决生效之日是指什么时间(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是指什么)

好了,关于“判决确定之日是哪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判决确定之日是哪天”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