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历史故事生死签(为什么要把国际禁毒日定在6月26号这一天)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
对于6月3日为什么禁毒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虎门历史故事生死签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自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败亡和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已晋身为工业大国。1757年,英国消灭莫卧儿帝国,将印度纳入殖民统治,称为英属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73年取得印度专卖权,大量生产鸦片,运送到加尔各答的仓库等待输出。英国政府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开始对华贸易之时,并不支持贩卖鸦片,认为有损国家的体面。 1833年8月23日,英国国会通过《东印度公司改革法案》,英国枢密院下令废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华的贸易专利权和垄断权。英国东印度公司大班被驻华商务总监取代。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律劳卑勋爵为首任驻广州商务总监,并任命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后一任大班德庇时(又译戴维斯、爹核士、大卫斯)及G·B·罗拔臣爵士为副手。 英国方面已训令律劳卑可作武力行动,道光十四年六月十三(1834年7月15日),就在律劳卑成为商务总监不久,就从澳门乘船,打算硬闯广州进驻,结果与两广总督卢坤发生冲突。卢坤下令将律劳卑等人驱逐回澳门,律劳卑退回澳门不久就病亡,德庇时成为第二任驻华商务总监。 由于清朝政府不许在陆地上买卖鸦片,也不准将鸦片存于澳门,于是英商就把鸦片仓库设在船上,名为呀偏出阿森纳停泊在伶仃洋至台湾的周边海域,让走私鸦片者接货立券,凭券使可在广州取钱,当时,加尔各答的英国人报纸如此报道:林则徐太伟大了!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疚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但林则徐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位,又将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级。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天天皆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烟。 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之后,引起弛烟派和满州贵族不满,但碍于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反对,只得暗中阻挠。弛烟派首领琦善向林则徐威迫利诱,后人记述当时的情况: 龚自珍亦对林则徐的安危担忧,他提议林则徐带同重兵巧匠,一旦发生战争,便可即时还击,更愿随林则徐一同南下,但林则徐不愿他卷入政治旋涡,婉拒了龚自珍的好意。 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发布道光帝圣旨,查封烟馆,逮捕烟贩,下令处死了中国烟贩冯安刚。林则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宝顺洋行的兰士禄·颠地。威廉·渣甸为阻止林则徐,返回英国,游说政府对清廷采取强硬行动。林则徐一知道人称“铁头老鼠”的威廉·渣甸离去便高兴表示:“铁头老鼠,狡猾的鸦片走私头目,畏惧天朝的愤怒,已经回到烟雾之地。”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提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份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但却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生产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鸦片,并通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使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 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交差便了事,于是采取施延手法,称对命令要详加考虑,成立委员会作报告,七日内回复。林则徐非常气愤,限令烟商依时交出鸦片,否则翌日十时亲到十三行审判外国烟商。美国烟商表示愿随林则徐指示,遭兰士禄·颠地阻止。结果三日之后,烟商决定象征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鸦片。于是邓廷桢下令封锁广州海岸,围困十三行,兰士禄·颠地意图逃走,被邓廷桢活捉。 其时商务总监为查理·义律,他一听到十三行被围困,立即从澳门赶到广州。义律只见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剑闯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绝不让他走出来。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十三行内有三百五十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动手做的家务。 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过义律留有后著,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再以“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连利息、运费一共二万零二百三十八箱鸦片。令商业冲突变相成中英两大帝国的冲突。 封锁十三行事件后被写入《南京条约》,并以此为借口索取赔款600万银元。条约写道:“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烟贩在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林则徐并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茶叶五斤。 美国及荷兰烟商承诺永不再贩鸦片,义律却从中破坏,缴烟途中运走鸦片,又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烟时间。林则徐将计就计,也延长封锁十三行的时间,义律无奈如数缴烟。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当天日记里又说:“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徙,以避其毒也。”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另外,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无一是英国人,以抗议清廷对英国人财产施加压迫。 当中有带同家眷之不贩鸦片的美商C·W·金、传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长弁逊等十人,不信林则徐有办法把所有鸦片完整销毁,于是前来实地考证。林则徐干脆给他们进入池边,让外国观察员直接详看销烟方法,沿途讲解。待观看全部过程、反复考察后,皆心悦诚服,向林则徐脱帽致敬。事后,传教士裨治文在任职的《中国丛报》中记述: 此外,《澳门月报》、《季度
为什么要把国际禁毒日定在6月26号这一天
把国际禁毒日定在6月26号这一天是因为100多年前的虎门销烟,震惊中外,在世界禁毒史上树起第一座丰碑。林则徐不仅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望。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的日子——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每到6月份,应当是更加缅怀左海伟人林则徐的时候。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毒品销毁运动——“虎门销烟”;1996年6月7日,闽籍天文学家陈建生发现一颗小行星,并建议命名为“林则徐星”。特别是联合国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通过从1988年开始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后,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想起国际禁毒先驱林则徐,以各种不同形式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的烟指的是什么
鸦片。
根据查询酷知经验网得知,虎门销烟中销毁的是鸦片烟。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1839年6月25日)是清政府委派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最终成功销毁鸦片两百多万斤,该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今年6月3日是第几个禁毒日
应该是6月26
1987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联合国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禁毒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禁毒活动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26日会议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从1988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全国各地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算下来今年是第27个国际禁毒日.
而你说的6月3日,是禁烟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的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从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林则徐
1、林则徐(1785-1850)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
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11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虎门销烟池
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县太平镇口,销烟池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鸦片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19世纪30年代大量鸦片运入,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无数银子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贩在虎门交出鸦片。为销毁这些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历时大约三个星期后,鸦片终于销毁殆尽。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
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
林则徐禁烟的原因:
1、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库亏空严重,清代国家财政对鸦片税收产生严重依赖性,朝政更加腐败不堪。
2、鸦片使中国军队丧失作战能力。
3、鸦片严重危害到中国国民的身体健康。
4、鸦片走私带来的社会问题开始严重 ,商人做非法交易,而吸食鸦片的人开始空耗社会财富,很多走上了犯罪道路。
5、鸦片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银贵钱贱,劳动人民被无形中剥夺了财富。
扩展资料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与什么事件有关,为什么?
与虎门销烟有关,虎门销烟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是世界禁毒史上壮烈的一场禁毒运动。
虎门销烟是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西方殖民主义者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为彻底消除毒品祸害,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与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是林则徐反抗西方列强残害中国人民过程中留下的流传千古的佳话。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借鸦片贸易牟取不义之财的罪恶行径,更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壮烈的第一笔。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后在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后来的国际禁毒日。
好了,今天关于6月3日为什么禁毒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6月3日为什么禁毒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6月3日为什么禁毒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