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申购数量怎么定(新股申购额度有限制吗)
投资者进行新股申购的前提是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日均市值必须在1万及其以上。同时投资者可申购的新股数量也与投资者的市值相关:1、沪市:1万市值等于1个申购单位,1个申...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新股申购额度是怎么算的?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股发行申购数量怎么定
投资者进行新股申购的前提是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日均市值必须在1万及其以上。同时投资者可申购的新股数量也与投资者的市值相关:
1、沪市:1万市值等于1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等于1000股(科创板1万市值等于2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等于500股);
2、深市:1万市值等于2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500股。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8-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paim/iknow/index.html
新股申购额度有限制吗
新股申购额度有限制吗?
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打新的收益是比较高的,新股上市后破发的概率低,上涨的概率高,所以股票打新活动很受投资者的欢迎。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股申购额度有限制吗?
投资者在进行新股申购时,是有额度限制的。
按照沪深交易所的规定,投资者申购新股,需要其证券账户内T-2日(T为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计算申购额度,但是投资者需要连续20个交易日持有1万及以上的沪市或者深市股票才能获得打新的资格。
上交所规定,投资者每增加1万元市值的沪市股票,可获得申购一个单位,不足1万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1000股或其整数倍,最高不得超过新股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0万股。
深交所规定,投资者每增加每5000元市值的深市股票,可获得申购一个单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每一个申购单位为5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500股或其整数倍,最高不得超过新股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0万股。
顶格申购能够中签吗?
投资者顶格申购,就是按照当前自身能够申购的最大数量进行申购。但是,就算是顶格申购,投资者新股中签的概率也较低,不是一定就能够中签的,成功中签的概率只有大约万分之四。
举个例子,投资者在沪市,20个交易日内有12天持仓股票的市值为10万元,那么股票日均市值为(12__10)/20=6万元,投资者顶格申购,可以申购1000__6=6000股新股。虽然投资者申购了6000股,但是因为沪深A股采用抽签的方式分配新股,投资者可能运气爆发,中了5000股,也可能到了最后一股都没中。
年报增长股价下跌的原因如下:
1、主力出货
个股所公告的业绩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投资者的买入,但是,一些主力利用投资者买入这一点,把手中的筹码派发给散户,达到出货的目的,从而导致个股下跌。
2、受市场行情、行业周期的影响
个股公布业绩时,正好碰上市场行情低迷,或者行业周期处于萧条时期,受市场行情、行业周期的影响,投资者出于风险考虑,会减少对该股的购买,或者进行减仓操作,从而导致个股下跌。
3、业绩不及预期
虽然个股的业绩较好,但是,它的增长幅度不及预期,则会引起市场上的投资者恐慌,大量地抛出它,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4、利好兑现
个股在业绩公布之前,个股已经提前把业绩增长的消息消化掉,即个股在业绩公告之前已经出现过大涨的行情,从而也会导致个股在业绩公布之后出现不涨,甚至大跌的走势。
5、业绩增长与主营业务无关
个股业绩较好,但是,其业绩与主营业务无关,是出售子公司,或者通过司法赔偿得来的,而其主营业务仍然是亏损的,市场上的投资者处于风险考虑,不会买入它,从而导致个股出现下跌的走势。
6、主力洗盘
在公布业绩时,主力发现盘中的散户较多,为了洗掉盘中的散户,减轻个股后期继续上涨的压力,则会先在上面抛出一部分筹码,来打压股价,引起市场上的散户恐慌,抛出手中的股票,达到洗盘的目的,等洗盘结束之后,主力再在下方接回个股,拉升股价。
新股申购额度是多少?
新股申购额度是根据投资者股票市值来算的,沪市需要连续20个交易日持有1万及以上的沪市股票,深市需要连续20个交易日持有1万及以上的深市股票,创业板申购必须开通创业板权限,并满足深市申购要求,科创板申购必须开通科创板权限,并满足沪市申购要求。
沪市每一申购单位为1000股及其整数倍,也就是1万元的股票市值只能获得一个配号,深市、创业板和科创板每一申购单位为500股及其整数倍,也就是1万元的股票市值可以获得两个配号。
新股申购上限多少?新股申购上限计算
新股申购上限多少?新股申购上限是如何计算的?首先我们呢需要知道沪深交易所对新股申购市值的规定: 1、持有1万元市值以上某交易所上市股票时,才有资格申购相应交易所上市的新股,沪市每持有1万元市值最高可申购每只新股1000股,深市每持有5000元市值最高可申购每只新股500股。 2、持有市值1万元的计算方法是,如果申购日为T日,则按照T-2 20个交易日,账户收盘日均持有市值这个平均值计算,包含T-2日当天。 3、投资者申购数量不能超过主承销商规定的申购上限,且不得超过持有市值对应的可申购额度。 综上所述,账户市值是新股申购数量的最低要求,新股发行的申购限额是可申购的最高设限。举例说明: 甲公司和乙公司同时定于T日在深交所进行网上申购,网上发行量分别为5000万股和2000万股,主承销商规定的申购上限分别为5万股和2万股,发行价格都为10元。 按照新办法,只有投资者至少拥有1万元市值的股票,才能够获得对应额度新股申购的权利。申购两个交易日收市后,投资者张某持有深市非限售A股股份在前20个交易日(包括当天)的每日平均市值为万元,则张某能够获配41个申购单位,可申购新股41×500=20500股。这一可申购额度少于甲公司的5万股申购上限,超过了乙公司的2万股申购上限。因此,张某最多只能申购甲公司20500股,乙公司20000股,超过部分为无效申购。怎么算自己新股申购数量?
投资者单股票的网上新股申购数量最高不得超过单股票的申购上限且不得超过对应市场可申购的额度。
单股票申购上限您可根据新股所属市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查询上市公司公告了解。
网上新股申购额度是根据投资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持有的非限售A股市值计算的,您可根据您账户实际情况按以下市值标准计算网上新股申购额度,沪深市场新股申购市值计算规则包含以下内容:
1、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以投资者为单位,沪深市场的市值标准为:
沪市: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账户中上海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每一万市值对应1000股申购额度。
深市: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账户中深圳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每一万市值对应1000股申购额度。
新股申购上限是什么意思?
每支新股都有“申购上限”包括数量上限和资金上限。比如说,有50万用于打新股,当天只有1支新股可申购,申购上限为30万元,那么只用一个账户的话,就只能申购1次,多出的20万元只能另行安排。
沪深交易所对新股申购市值的规定:
1、持有1万元市值以上某交易所上市股票时,才有资格申购相应交易所上市的新股,沪市每持有1万元市值最高可申购每只新股1000股,深市每持有5000元市值最高可申购每只新股500股。
2、持有市值1万元的计算方法是,如果申购日为T日,则按照T-2日前 20个交易日,账户收盘日均持有市值这个平均值计算,包含T-2日当天。
3、投资者申购数量不能超过主承销商规定的申购上限,且不得超过持有市值对应的可申购额度。除了沪深交易所的账户市值规定之外,发行的新股网上申购数量决定了用户可以申购的最大额度。沪深交易所固定,每一只新股的申购限额为网上发行数量的千分之一。
综上所述,账户市值是新股申购数量的最低要求,新股发行的申购限额是可申购的最高设限。
扩展资料:
“按市值申购”有以下内容需要关注:首先是在申购深市新股时,纳入计算的市值指的是投资者持有的深圳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包括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和证券公司转融通担保证券明细账户的市值。
此外,投资者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同一交易日内参与多只新股申购的,市值可重复使用;参与申购的投资者需要存入足额资金。
百度百科-新股申购
无申购额度是什么意思
无申购配额是指没有新股申购的额度。
没有新股申购额度是因为新股申购额度与市值有关,投资者想进行新股申购,需要在T-2日的前20个交易日,持有股票的日均市值不得低于10000元。其中沪市每10000元对应着一个新股申购单位,每单位为1000股;深市每10000元对应着两个新股申购单位。每单位为500股。
新股申购具体细节如下:
1、T-2日(含)前20个交易日日均持有1万元非限售A股市值才可申购新股,上海、深圳市场分开单独计算;
2、客户同一个证券账户多处托管的,其市值合并计算。客户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
3、上海每持有1万元市值可申购1000股,深圳每持有5000元市值可申购500股;
4、深圳有市值的普通或信用账户才可申购,上海只要有指定交易的账户即可申购,客户只有第一次下单有效(按发行价买入)且不能撤单;
5、申购时间:上海9:30-11:30/13:00-15:00,深圳9:15-11:30/13:00-15:00;
6、客户申购时无需缴付认购资金,T+2日确认中签后需确保16:00有足够资金用于新股申购的资金交收;
7、客户中签但未足额缴款视为放弃申购,连续12个月内累计3次中签但放弃申购者,自最近一次放弃申购次日起6个月(按180个自然日计算,含次日)内不得参与网上新股申购。
新股申购额度:
1,新股想要打新,对于投资者是有规定的,市值必须在一万以上才能进行新股申购,并且是对应的市场,也就是说,如果你i昂要是很够上证的新股就必须持有上证账户,打新深圳新股就必须是持有深圳的账户,并按照股票市值的多少来分配申购额度。
2,上证每一个1万市值上证分配1个申购单位,股数为1000股;不足1万元的市值不计入申购。也就是说如果持有上证股票市值是35000元,能够获得3个申购单位3000股,另外的5000元则是无效的,规定的最高申购两位9999.9万股。
3,和上证不一样的,深证申购单位是500股1个,因此如果是持有35000元的深证股票市值,可以申购7个申购单位,也就是3500股,这里的5000股市可以计入申购的额度的,不过依然是要满足最低1万元的市值。
4,另外需要注意的时间,也就是说计算1万元是不是满足的时候是按照T-2日的20个交易日的平均市值计算的,并不是每天都是1万市值,比如在这20天内持有1天持有20万市值,其他天数是空仓,那么也满足申购条件。
5,还需要注意的是市值计算的同一个投资者的申购市值是将多账户合并计算的,申购的时候以一个账户的申购为准, 其它申购无效,新股申购的时候不能够撤单,只有一次机会。
申购新股的时候申购数量是怎么确定的?
1、 新股申购数量按投资者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日均市值来计算的。对于沪市的新股来说,1万市值等于1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等于1000股(科创板1万市值等于2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等于500股),深市的1万市值等于2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500股。
2、 投资者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日均市值越高,其申购的新股数量越多,中签机会越大。
A.新股申购的申报数量要求:
1、 申购单位:深市新股申购必须是500股或者500股整倍数,沪市新股申购必须是1000股或1000股的整倍数;
2、 单只股票申购上限:深市申购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99500股;沪市申购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万股。具体数量以公布的该只股票申购上限为准;
3、 不得超过投资者账户的新股申购额度。
B.新股申购的条件
1、 账户持有一定的股票市值
具体规定是,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股票市值必须达到1万元以上。也就是说如果T日为申购日,那么系统会计算你的股票账户内T-2日(包含)至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股票市值,达到1万元就可以申购1000股,2万元可以申购2000股,依此类推。不过要注意的是,沪市和深市两个证券交易市场是分开计算的,只有持有1万元以上沪市的股票市值才能在上交所申购新股,深交所亦是如此。
2、 账户拥有充足的资金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你想申购1000股新股,每股价格为1元,那么账户里面的可用资金必须达到1000元以上。另外,如果新股申购的人数过多,还要考虑中签率的问题,并不是说买1000股就一定能成功,他只是表示你申购的份额越多中签的概率就越大。
新股申购额度计算方法及查询方法
一、交易所新规要点 1、市值申购分市场 投资者需持有一定数量非限售A股股份才能参与网上申购。ETF不计入申购额度计算的市值。 沪、深市场分别计算市值,沪、深账户只能申购本市场新股,不能跨市场申购。市值可重复使用,同一天有多只新股发行时,可用已确定的市值参与多只新股申购。 2、单市场账户合并计算 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以投资者为单位进行计算。投资者的同一证券账户多处托管的,其市值合并计算。投资者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 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到该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中,但融券负债市值不在投资者的市值中扣减。 3、申购日资金需足额 投资者在进行申购委托时需足额缴款,每只新股发行,投资者的多个证券账户同时进行委托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确认第一笔委托为有效申购委托,其余确认为无效申购委托。 4、融资融券账户申购规定 上海信用证券账户不能申购新股,深圳信用账户可以申购新股,但不允许以“融资买入”委托进行申购,即只能用“普通买入”委托进行申购。二、沪深两市申购规则对比
新股申购根据T-2日的市值计算的额度查询菜单如下: 1、网上交易软件 2、网上营业厅 3、手机金太阳(版本) 在线交易——综合业务——新股申购额度 4、电话委托查询 1:交易;——4:查询——8新股发行可申购额度查询好了,今天关于“新股申购额度是怎么算的?”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新股申购额度是怎么算的?”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