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比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一、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1、坏账准备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帐龄分析制定,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等等。2、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比例
一、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1、坏账准备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帐龄分析制定,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等等。
2、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就是该单位的应收款项的年底合计金额,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这个比例是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3、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
4、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5、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3%-5%。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2、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3、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总额(或赊销额)×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可以改变:
1、如果公司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认为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不符合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则可以参照其他可比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进行相应的变更。
2、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比例)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四、注意事项:
1、需要股东会决议通过:
如果进行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变更,则需要股东会决议通过。
2、需要进行公告:
如果是北交所挂牌或者是A股上市公司,则需要进行公告。
3、未来适用法:
坏账计提比例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无需调整上期比较报表。
4、要谨慎: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化要谨慎进行,一方面,要参照同行业上市可比公司的坏账计提比例,另一方面,要切合公司的经营实际。特别是公司拟上市时,如果通过会计估计变更,调增了公司的利润,如果对利润影响较大,则大概率会引起发审委的问询。
五、改变坏账计提比例的影响:
1、本来会计准则并没有硬性规定企业一定要计提坏账准备,有些企业比较谨慎,所以会进行进行计提坏账准备。一般上市公司进行坏账准备计提比较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企业资产的价值尽量接近现行市值,而不至于高估资产规模。
2、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因为企业的坏账准备计提都是从应收账款里提取的,主要用于核销应收类款项的坏帐的损失,属于一个备用账户,而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自己来定的,比如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年底合计金额的10%计提坏账准备金等,当这个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变更之后,会影响企业利润表里的当期损益科目,如果计提比例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就会减少,如果计提比例降低则当期利润会增加。
3、如果涉及到不同行业合并或者收购,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一致的时候,也不一定强制性地要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到时候在财务报表里注明所处行业的坏账准备确认方法,包括不同的计提方法或比例等也是可以的。
法律依据:
《税收会计制度》第十三条 税收会计“借贷记账法”,以税务机关为会计实体,以税收资金活动为记账主体,采用“借”、“贷”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反映税收资金的运动变化情况。其会计科目划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它的所有账户分为“借方”和“贷方”,左“借”右“贷”,“借方”记录资金占用的增加和资金来源的减少,“贷方”记录资金占用的减少和资金来源的增加。它的记账规则是,对每项税收业务,都必须按照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账户的贷方,或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
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3%至5%之间。坏账准备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风险而提前准备的一部分资金。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进行调整,通常在3%至5%之间。对于首次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采用应收账款余额乘以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进行计算。这个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保证坏账准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计提过低而导致的风险,也可以规避因计提过高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风险。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一般是多少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一般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的,按帐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范围、提取方法、账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类似机构批准,并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
资料拓展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
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
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是企业根据经验和风险评估计算出的预计坏账损失占应收账款的比例。一般来说,不同企业的计提比例因行业、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异。
计提坏账准备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坏账”是指企业债权人无法从债务人那里收回的欠款,其损失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实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风险评估,合理地计算出预计的坏账损失,并相应地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行业、客户信用情况、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在确定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发展战略,以及监管规定等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失真或者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计提比例过高,会导致企业负担过重,财务成本增加;反之,若计提比例过低,可能导致坏账损失无法得到合理的反映,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如何确定适当的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确定适当的计提坏账准备比例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客户信用情况、应收账款账龄结构、行业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还可以参照同行业企业的计提比例、行业监管规定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进行参考或借鉴。
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计提坏账准备是一个需要企业认真对待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客户信用状况、行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计提比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计提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企业在确定计提比例时要慎重对待,确保计提坏账准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实际情况合理估计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