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期间计算方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的诉讼期间通常以年、月、日来计算,具体包括自然年份、月份和日历日期间开始于法律规定或者法院裁定的特定事件或行为发生之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遇到法定的节假...更多法律知识,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民事诉讼期间计算方法
民事诉讼期间计算方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的诉讼期间通常以年、月、日来计算,具体包括自然年份、月份和日历日期间开始于法律规定或者法院裁定的特定事件或行为发生之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遇到法定的节假日或休息日,这些时间不算在诉讼期间内,应当顺延至法定工作日对于诉讼时效的中止和延长问题,当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提起诉讼、调解等行为时,诉讼时效会被中止,并在中止原因消失后继续计算此外,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诉讼期间在具体操作中,如果期限的最后一天是法定的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当顺延至下一个法定工作日同时,诉讼时效与其他诉讼期间有所区别,但在计算方法上基本保持一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诉讼时间包括法律规定的或者法院裁定的特定时间和合理时间合理时间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合理确定

《民事诉讼期间计算方法》相关阅读
计算刑事诉讼期间的方法是什么
在计算诉讼期间的期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节假日问题如果期间的最后一天是节假日,就需要处理如下两种情况:
1.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如果期间的最后一天是节假日,应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间届满日期例如,计算上诉、抗诉等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期间,如果期间的最后一天是节假日,应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间届满日期
2.为了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在押期间,应当计算到期间届满时止,不能因为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间
在诉讼期间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当事人耽误了诉讼期间,无法及时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因此,法律对这种情况也作了相应的规定期间耽误的意思是指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完成应当完成的诉讼行为当事人耽误诉讼期间的原因可能是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其无法按时完成诉讼行为,从而丧失了实施该诉讼行为的权利如果当事人由于客观上遇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地震、水灾、台风等情况导致期限耽误,则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期限顺延申请顺延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遇到一些当事人不能抗拒的原因,如地震、水灾、台风等情况,交通断绝,导致无法进行某种诉讼行为,从而耽误了期间
2.当事人有其他正当的理由,如因病住院动手术等,造成无法按时完成某项诉讼行为,从而耽误了期间
为了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造成当事人不能行使自己诉讼行为的障碍消除后的五日以内,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顺延期间,以继续完成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当然,申请顺延需要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口头或者书面申请如果在障碍消除后的五日内当事人没有申请,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诉讼行为在接到当事人的申请后,人民法院进行认真的审查,如果认为该申请确实有正当理由的,应当裁定准许顺延计算这种法定期间的顺延,只能是补足实际耽误的期限,而不是延长法定的期间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如下:
1、原告起诉,法院在七日内审核决定是否予以立案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2、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3、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侵权行为所生之债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