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什么意思(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等两年在枪毙啊)
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指判处死刑,但是不是立即执行,而是等两年后再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核准机关是高级人民法院,并且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判决是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的...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死刑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什么意思
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指判处死刑,但是不是立即执行,而是等两年后再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核准机关是高级人民法院,并且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判决是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的。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死缓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简称,指的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
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等两年在枪毙啊
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就是两年以后再执行死刑(可以是枪决或者注射),两年内如果表现好,可以改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如果表现顽固不化,毫无悔改之意,则按期执行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是我国刑法所独有的一种刑罚制度。它适用于那些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限固定为两年。实行这个制度,是为了体现不废除死刑,但杀人要少的政策。它没有放松对罪大恶极的罪犯的惩办,同时又给某些罪犯以悔罪自新、重新作人、争取减刑的最后机会。这种制度,对于分化瓦解敌人,惩罚和改造罪犯是有利的,而且可以为国家保存一批可以利用的劳动力。
判死刑缓期两年是什么意思
判死刑缓期两年意思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指的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死刑缓期执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前提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样,必须是“罪行极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的。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死刑条款,或者所犯罪行不该判处死刑,就不能适用死刑缓期执行。例如,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在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同样也不适用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处理方式:
1、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3、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判处死刑没有立即执行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判处死刑没有立即执行是指死缓,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什么意思
一、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什么意思
1、国家刑法规定的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死缓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简称,指的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
适用死缓的条件是:罪犯应当判处死刑,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期间或者期满之后,有三种处理结果: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二、缓刑与死缓的区别是什么
1、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
2、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缓刑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是什么?判死刑为何还要缓一缓呢?
很多人在看电视剧和新闻报道的时候,对于死刑缓期执行这一意思并不是十分了解。简单来说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执行死刑期间,如果没有发生故意犯罪行为的话,那么在被判处两年的牢狱之灾之后,就可以有死刑减为无期。但是如果在此期间立有大功的话,那么则可以将无期减缓为25年的有期徒刑,如果存在故意犯罪行为且情节比较恶劣,那么在最高人民法院予以批准之后,对该名犯人则予以执行死刑的刑事处罚。因此死刑缓期执行并不是意味着被判处死刑的人缓一缓再执行死刑,而是在执行死刑的期间,如果存在一些比较重大的良好表现或者明确判定犯罪情节的话,那么则对该罪犯予以减刑或者死刑。
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预防犯罪的发生,因为死缓这种制度是依据犯罪行为的程度而定的。死刑是国家予以罪犯最高的刑事处罚,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因此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而死缓制度也表明着罪犯可以予以不执行死刑的刑事处罚,这样的条例能够让犯罪分子从善,从而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其次从实践经验来看,被判处死刑之后予以缓期两年执行需要具有这几种情形,罪犯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民愤不是很严重,此外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主动投案,将其罪行予以说明或者在执行死刑期间存在良好行为,则可以予以缓期两年再执行死刑。当然如果在犯罪过程中存在多名主犯,并且犯罪头目已经被判处死刑,而其他从犯的犯罪行为不是很严重的话,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刑事处罚等等。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的避免犯罪分子不顾一切,鱼死网破,和民警们展开激烈的斗争,进而对无辜的平民百姓造成伤害。
通过这些讲述想对大家对死刑缓期执行这一概念有了明确的了解,在法律当中被判处死刑之后,并不意味着就立刻进行处死,而是缓期两年,然后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而定。但是被判死缓之后并不意味着犯罪分子就一定死不了了,如果在死缓期间存在故意犯罪行为的话,那么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人民法院就会根据犯罪分子的不良行为对其予以最高的刑事处罚死刑。因此在判处死缓期间,犯罪分子也可以积极表现,让民警们看到自己有改良从善的积极态度,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轻自己的刑事处罚了。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什么意思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的刑罚制度。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所谓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
死缓针对的是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死缓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死缓的出现是为了减少死刑的出现,适用死缓的条件有两个:
1、罪当处死,这是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这是区分立即执行和缓期二年执行的界限。至于什么才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要靠法官综合考虑全案的情况,包括犯罪情节、罪行轻重、是否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被害人过错以及其他可以认为不立即处死的情节等等。
死缓的缓刑期限是固定的,为两年。而在两年期满后,则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包括核准立即执行死刑和减刑。死缓减刑标准如下:
1、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五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二年)。
2、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减刑过程中,有如下法律要求。
1、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3、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后,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三年以上方可减刑。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二十四年以上二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二十三年以上二十四年以下有期徒刑;确有悔改表现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二十二年以上二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4、人民法院依法决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刑期,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死刑缓刑2年执行是什么意思
死刑缓刑2年执行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对于应该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死缓是我国特有的刑罚执行制度,一般认为死缓不是独立刑罚,只是死刑的执行方式,它对于缩小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范围,促使罪犯改过自新具有重要意义。
宣告死缓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应当判处死刑,即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与罪行的严重程度,应当判处死刑,这是宣告死缓的前提条件;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不立即执行死刑。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死缓的犯罪人,处理结局有以下四种情况: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3、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4、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但情节不恶劣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死缓的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限制减刑
法律主观:
死缓意思就是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即要先在监狱里服刑两年作为考验期,这段考验期内没有在犯罪,就可以不执行死刑,改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限制减刑是指对法律规定的特殊犯罪规定最低服刑期间,犯罪分子即使符合减刑条件,实际服刑期限也不能低于最低服刑期间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修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1)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3)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法律客观:《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好了,今天关于“死刑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死刑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