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伞怎么定罪(对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一、保护伞怎么定罪1、保护伞的量刑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保护伞主包括人员利用权力参与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条件...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护伞怎么定罪
一、保护伞怎么定罪
1、保护伞的量刑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保护伞主包括人员利用权力参与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黑恶势力逃避惩处的行为,涉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二、保护伞认定的标注有哪些
保护伞认定标准如下:
1、在黑恶势力设立的公司、企业入股分红、合伙经营,或与黑恶势力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共同犯罪的;
2、对涉黑涉恶犯罪举报人打击报复的;
3、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黑恶势力违法所得、赃款赃物不能追缴而放纵犯罪的。
对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根据刑法第417条的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条规定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查禁毒品犯罪职责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司法工作人员。“通风报信”是指上述人员故意泄漏或者直接告知犯罪分子有关部门查禁活动的部署、措施、时间、地点等活动信息,以帮助其逃避打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4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为违法犯罪人员通风报信的处罚
法律主观:
1、在刑事案件中,包庇 犯罪嫌疑人 ,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的可能构成犯罪。 2、一般而言,行为人明知他人有着犯罪情况的仍然为其提供帮助的,如提供庇护所,援助其财物,为其做伪证或者通风报信帮助其逃匿的,构成我国刑法中的 窝藏包庇罪 ,一般判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则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 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后果是什么?
刑法第417条规定,有禁止犯罪活动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告,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的情况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是指向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和犯罪集团通风通报,多次向犯罪分子通风通报,或向犯罪分子通风通报,提供便利,造成严重后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68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通风报信治安处罚依据
法律分析: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可根据不同情形构成共犯,或者构成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属于共同犯罪。犯罪行为完成后帮助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的构成窝藏、包庇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七十四条 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一十七条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看守所是否可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可以。法律规定,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委、政府中主管查禁犯罪活动的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公、检、法机关及其他有查禁犯罪职责的机关的工作人员等。而看守所的民警正好是属于查禁犯罪活动的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符合本罪的主体要件。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
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公职人员通风报信罪构成要件
法律主观:
给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一般情况下,给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不过此罪是特殊主体犯罪,犯罪主体需要是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的人不会构成此罪。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怎么定罪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二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行为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后,也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前。所谓通风报信,是指向犯罪分子泄露、提供有关查禁犯罪活动的情况、信息,如查禁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案、计划、部署等。其既可以当面口述,又可以通过电话、电报、传真、书信等方式告知,还可以通过第三人转告。所谓提供便利条件,是指向犯罪分子提供住处等隐藏处所供钱、物、交通工具、证件资助其逃跑者指点迷津,协助其串供、隐匿、毁灭、伪造、篡改证据,等等。无论其提供便利的方式如何,其目的则只有一个,即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制裁,即免受刑事追究或者其他处罚如行政处罚。行为人实施上述行为必须是利用其查禁犯罪活动的职责便利,不论行为的结果如何,只要行为人利用其查禁犯罪活动的职责便利条件,实施了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即构成犯罪。情节是否严重,只是量刑轻重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六十二条 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四百一十七条 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好了,今天关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