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哪几年(第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从2016年到202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内容纲要1、创新 - 升级旧产业与研发新产业;2、协调 - 透过统筹资源缩小城乡差异;3、绿色 -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从哪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 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从哪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 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十三五是哪几年
从2016年到202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
内容纲要
1、创新 - 升级旧产业与研发新产业;
2、协调 - 透过统筹资源缩小城乡差异;
3、绿色 -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式生产;
4、开放 - 引进之外也要走出去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5、共享 - 经济成果应全民共享缩小差距。
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扩展资料:
相关政策
1、创新创业
为应对新常态下经济模式转换的挑战,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2、中国制造2025
传统制造业全面升级转型,供给侧改革提高附加价值,增快红色供应链的崛起,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为未来10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目标是2025年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准,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改善“大而不强”现象。
3、建构法治经济
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强调中国大陆将推动法治经济,从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等优化创业投资环境;
虽然市场经济讲求的价值规律对于任何主体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具体的市场行为中,靠市场本身并不能实现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需要法律的介入与规则界定。另一方面环保法规的推动也是法治经济一环,倒逼产业界改变过往粗放式高耗能、高耗物的发展方式,创新生产技术。
4、国企改革
根据十三五规划草案,将建立专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差异化薪资以鼓励创新、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避免流失、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
5、医保改革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险为切入点改变给付方式和稽查方式,切断以往医院形成“以耗养医”的扭曲营收模式,过度使用耗材利润来当成主收入导致过度无效医疗,同时对医院门口的职业医闹现象以铁腕治理。整编成立医疗保障局。
6、国防改革
2015年11月的中央军委改革会议上,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兼中央军委深改组组长习近平宣布改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制度,七大军区浓缩为五大战区,四大军部只保留总参,其余三功能吸收至总参和国防部。
同时组建陆军总领导机构、战略支援部队、火箭军、五大联勤保障中心,一体化三军联合作战机制军委和战区都要设立联合作战指挥室,2020年前要达成突破进展。
7、国家新型城镇化
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同年7月30日,进一步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开展松绑户籍制度,作为扩大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具体政策,持续推动城镇化以扩大内需。
8、下一代人口计划
一胎化政策改为全面两胎化,高中往义务教育方向迈进,城乡全面大病医保,城乡教育设施师资统一水准。无户口人员宽松规范全面落户。
参考资料:
第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第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如下: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年-2015年
扩展资料: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2016年-2020年)为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三五的任务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路线图,要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内涵,从思想上、战略上、重点上、布局上、举措上、指标上进行细化,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资料:
五年计划从哪年开始
1953年。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让我们一起回顾十二个五年规划(计划),从中梳理共和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
制定背景:
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冷战的逐渐展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两个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与军事实力上展开全方位竞争,还围绕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较量。
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第一个五年计划
十五规划的起止时间
2026年—2030年。
十五五规划起止时间为2026年—2030年。我国自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至2020年已实施13个五年计划(规划)。202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期限截止年份为2025年。后续五年为十五五规划期限。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简称“十五”计划。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是什么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主要的政策在于利国利民,建立全面的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与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参考资料:
好了,今天关于“从哪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 ”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从哪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 ”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