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如何规定的?(党内警告处分期满后怎么办)
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如果是监察机关进行立案调查,则先给予政务处分,再给予党纪处分。如果是纪委立案调...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政务处分暂行规定有哪些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如何规定的?
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如果是监察机关进行立案调查,则先给予政务处分,再给予党纪处分。如果是纪委立案调查,则先给予党纪处分,再给予政务处分。
《监察法》出台后,都侧重于由监委来进行立案,涉及到与党员或者党纪相关联的问题,则可能由纪委先立案。
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需要给予政务处分的,由处分决定机关、单位依照本法给予政务处分。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处分决定机关、单位包括任免机关、单位和监察机关。这算是草案的一个亮点。
扩展资料
规定:
第一,凸显了现在反腐败制度建设过程中强化以法治为主要推动方式。2018年4月颁布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现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即将出台,可以看出国家越来越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监察法治体系建设。
第二,我国是先有党纪处分规定,紧接着以政务处分法为核心来构建政务处分的制度体系,两者之间是一个递进式的推动,并且相互有效衔接、贯通。力图通过这种递进式推动,向实现反腐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目标一体化推进,并为其提供了具体实现路径。
人民网―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公布专家:强化了任免单位主体责
党内警告处分期满后怎么办
党内警告处分到期后,自动解除。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中参照党纪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的相关规定,在第十条规定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行为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
法律依据:《中国***纪律处分条例》 第十条 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第四十一条 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还应当向所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工作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相应变更手续;涉及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及时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特殊情况下,经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分决定的组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办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 第十条 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行为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的,经作出处分决定的监察机关批准后,可以提前解除处分。处分解除后,受处分的公职人员不再受原处分影响。受到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的,处分解除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废止了吗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施行起即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第六十八条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政务处分和处分的区别
法律分析:政务处分的种类为:(一)警告;(二)记过;(三)记大过;(四)降级;(五)撤职;(六)开除。纪律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法律依据:
《中国***章程》第四十一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经过留党察看,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的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党籍。
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各级党组织在决定或批准开除党员党籍的时候,应当全面研究有关的材料和意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七条 政务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政务处分的影响
法律分析: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被撤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第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按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有关规定确定其工资待遇;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受处分后所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任命、考核、工资待遇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参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进入政协委员的条件
法律客观: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一条
对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由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作出决定。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履行有关手续:
(一)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由监察机关依法作出处分决定。
(二)对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政协全体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免去其职务后,再由监察机关依法作出处分决定。
(三)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政务处分,应当向其所在的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常委会通报。
(四)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给予责令辞职等处理的,由县级监察机关向其所在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上级管理单位(机构)提出建议。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中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公职人员酒驾怎么处理
公职人员酒驾与醉驾,可能会被开除公职!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2.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3.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iknow-pic.cdn.bcebos.com/e850352ac65c103804430522be119313b07e8915"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850352ac65c103804430522be119313b07e891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e850352ac65c103804430522be119313b07e8915"/>
扩展资料:
酒后驾驶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2010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醉酒驾驶或被判刑。资料来自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item/%E9%85%92%E5%90%8E%E9%A9%BE%E9%A9%B6/9610691?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酒后驾驶">百度百科-酒后驾驶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政务处分暂行规定有哪些”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