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愁两保障是什么意思(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法律依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两不愁是指什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不愁两保障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
法律依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容是什么
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两不愁”指的是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也就是说,政府将提供足够的食品和衣物,以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2、“三保障”则是指提供医疗、住房和教育保障。政府将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包括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报销、重大疾病救治等;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包括贫困人口的住房改善和安全住房保障;提供基本的教育保障,包括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助等。“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实施,旨在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的脱贫。
两不愁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两不愁指的是不愁吃,不愁穿。
法律依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的通知》
一、提高思想认识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有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有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一部分贫困家庭留守儿童上学困难。有的贫困人口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有的乡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有的贫困户仍住危房,有的住房没有进行危房鉴定。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盲目拔高标准,对贫困户作出脱离实际的承诺,把“三保障”变成上什么学都免费、看什么病都不花钱、危房改造变成拆旧房盖大房住好房等。上述问题,直接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咬定目标,真抓实干,攻克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短板,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分别是什么
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分别如下:
“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脱贫目标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2018年,脱贫攻坚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我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开局良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进程明显加快,作风治理和能力建设初见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扎实落地,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取得突破性进展,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多年困扰贫困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教育难、就医难等问题,在大部分贫困地区得到了解决。然而,当前脱贫攻坚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必须始终保持打攻坚战的状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
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完成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
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
法律分析:两不愁三保障是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法律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两不愁三保障分别指的是?
“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是按照比小康还要高的标准,而是按照脱贫的标准,满足搬迁群众基本住房需要,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这是基本标准。
扩展资料:
“两不愁、三保障”与基本解决生存温饱问题相比,是一个内涵更丰富、层次要求更高的扶贫工作目标。首先,它要求巩固温饱成果,使扶贫对象的生存和温饱问题从基本解决到稳定解决。
《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强扶贫工作力度,使退出贫困人口的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2019年6月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二不愁三保障指什么
法律分析:"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19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第二条 第二款 (二)继续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支持脱贫攻坚。落实和完善精准扶贫举措,围绕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短板,强化脱贫攻坚投入保障。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增长18.9%,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其他相关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额度分配继续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下达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294亿元,支持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建设任务。利用跨省域补充耕地收入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收入安排817亿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全国832个贫困县已整合2019年各级财政涉农资金超过3200亿元。出台对企业扶贫捐赠支出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扶贫货物捐赠免征增值税、政府采购支持脱贫攻坚等政策。推进扶贫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9万人,贫困县摘帽344个。积极支持污染防治。将污染防治攻坚作为重点保障和优先支出领域,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扩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分两批将40个城市纳入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政策范围。继续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加快推动形成长江大保护格局。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渤海综合治理,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积极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思路,统筹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和风险防控工作。推动各地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主动接受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借、用、还的全过程监督。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专项债券项目单位偿债责任,严防专项债券风险。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强化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责任追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2019年地方政府债券共发行43624亿元,到期偿还债券本金13152亿元,支付利息6567亿元,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098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余额限额240774亿元以内。同时,协助稳妥处置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监管,推动提升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今天关于“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两不愁是指什么”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