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未成年可以单独出境吗(微信青少年模式怎么付款)

眼下正常生活在恢复,休闲娱乐场所也逐渐回暖,一些家长想带孩子去KTV唱歌,然而家长和孩子尚不知,这是被法律所禁止的。根据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新修订未保法施行一周年,少年的你 更安全了吗?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未成年可以单独出境吗(微信青少年模式怎么付款)

未成年可以单独出境吗

眼下正常生活在恢复,休闲娱乐场所也逐渐回暖,一些家长想带孩子去KTV唱歌,然而家长和孩子尚不知,这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根据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KTV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市检一分院在某KTV检查时发现存在家长带未成年人进入的情形并进行劝诫普法。

声音

家长纳闷_“为啥不能带娃去KTV”

“不能带孩子到KTV唱歌?周末也不行?”“带孩子去唱个歌,能有什么问题吗?”不少家长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不知道带孩子去KTV是被禁止的。

张先生说,儿子很喜欢唱歌,在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他们夫妻二人有时就带着孩子去KTV唱歌。

“马上放寒假了,我女儿想去KTV唱唱歌。”黄女士也表示,“有我们陪同孩子一起去,又进包间,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吧?”

小袁以前总爱和同学去KTV唱歌。“升高中后学习压力大,每天复习功课挺紧张,很久都没唱了,现在我们几个就想等放假去KTV放松一下。又不是泡酒吧,感觉无所谓吧?”

检察官释法_ 家长要遵守相关法律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8条中明确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庞涛认为,虽然一些家长对未成年人禁入KTV等娱乐场所的规定不甚了解,对带孩子去KTV唱歌也不以为然,但是这类场所内通常比较昏暗,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常有抽烟喝酒等情景,孩子们会耳濡目染,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确实有负面影响。这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做出上述禁止性规定的重要原因。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全面准确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以身作则。

医生释因_ 对孩子听力视力都有影响

国际上公认保护听力的方法是60至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60分贝,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60分贝相当于人在室内一般交谈的音量。

有医生表示:“KTV里的音量肯定是大大超过60分贝的,而且儿童发育还没有完全,如果比较长时间地在KTV里,听力肯定会受损。”

另外,孩子有追光的天性,会不自觉地盯着KTV里闪烁的彩灯看。包厢里灯光晦暗,绚亮的电视屏幕是儿童视力的“杀手”。卫生部门曾对1400名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下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近视或视力下降,高于一般学生。

市检一分院检查歌舞娱乐场所是否依法设置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标识。

检查

明知故犯将从重处罚

此前一个晚上,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前往朝阳区一家KTV检查。到访的检察官出电梯后,沿着路标来到前台,转了一圈也没看到“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遂问前台人员,方知标志在电梯对面的墙上。检察官回到电梯口仔细查找,发现电梯对面黑墙上很高的位置有一块反光的金属标牌,在昏暗的环境里,很难看清上面的字。“我身高一米八,不仰头都发现不了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孩子们更看不到了。”

随后检察官发现,在一间包厢内,一位中年男子带着十多岁的女儿和七八岁的儿子在唱歌。“有什么问题吗?我带孩子们来的是正规场所。”见检察人员前来,这位父亲不解地问。检察官进行劝诫普法后,这位父亲表示接受:“原来法律是这样规定的,下次不带孩子来了!”

还有一些KTV也被发现违法违规。一拨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来到一家KTV唱歌,给同学过生日,虽然只有一位18岁学生掏出身份证,其他人未出示证件,但店员仍允许孩子们进入。在另一家KTV,一名16岁男孩跟爸爸来唱歌时喝酒喝多了,出去殴伤他人,涉嫌寻衅滋事罪。

检察官庞涛表示,如果KTV经营者发现未成年人随家长一起来,要及时制止。经营者签署了承诺书,明知故犯再次违规的将从重处罚。

为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保护环境,市检察机关2022年开展了娱乐场所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以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设置不规范等问题为重点,开展联合检查,发现相关行政公益诉讼线索8条,办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审查案件5件,开展诉前磋商7次,制发检察建议并获得回函,制作、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充分履职。

KTV经营者在张贴检察机关制作的给家长和广大青少年的倡议书。

环境

让孩子健康成长

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一直致力推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多次进校园普法。

“跟着家长去唱歌有什么不行呢?”一些孩子原本不以为然,经过检察官以案释法后,明晰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后,他们主动表示以后不会前往KTV。

寒假前,庞涛面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600余名学生家长,开展了“家长课堂”专题讲座,提示他们在寒假中要严格履行家长的责任,不带孩子去KTV等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此外,检察官还为老师们授课,希望老师结合讲课内容,给孩子们讲解《未保法》新的要求。

从事多年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崔老师也提醒家长,未成年人的心智不成熟,正处于塑型和构建的关键时期。KTV是供成年人交际、消遣的娱乐场所,未成年人进入后,会受到成年人的一些不文明举止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予以效仿。家长们应当选择适合孩子的休闲娱乐项目,寓教于乐,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家长与学校应加强联系,关注孩子的课外生活,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提醒

发现违规可举报

怎么做到不让未成年人去KTV?检察官也提醒说:未成年人要自觉遵纪守法,不去歌舞娱乐场所;家长要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带未成年人进入歌舞娱乐场所,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不能放任未成年人进入歌舞娱乐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另外,检察官还强调,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到歌舞娱乐场所应聘工作。任何个人发现未成年人进入歌舞娱乐场所,或歌舞娱乐场所招用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在歌舞娱乐场所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遭受侵害,都有权劝阻、制止或拨打12318、12309电话进行举报。

链接

除了KTV,还有哪些地方不能去?

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8条规定,市检一分院提醒大家,有些场所是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有些场所是对未成年人进入有所限制的。

禁止进入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一律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而且,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对未成年人应予以限制的情况: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这种情况指的是游艺娱乐场所中的电子游戏设备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而不是指未成年人一律不得进入游艺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可以进入,只是未成年人平时只能玩其他项目,不能玩电子游戏项目,只有法定节假日才可以。

微信青少年模式怎么付款

微信青少年模式是不可以付款的,可以找家人代付。

2021年“六一”儿童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正式施行,南都记者注意到,《未保法》在结构方面增加了两章,即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

其中,“网络保护”专设了17条内容,包括信息内容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网络游戏沉迷风险、网络欺凌风险保护等。

事实上,自2019年起,国内主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开始试点上线青少年模式”,通过内容、使用时段、时长等方面的设计来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目前,多数平台会在用户首次进入APP时进行弹窗提示。

6月1日,微信宣布升级未成年保护措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后,在视频号将只能观看平台精选的适合青少年的内容,目前该功能正逐步覆盖,用户更新到微信最新版本,并根据视频号弹窗消息指引或者在“我-设置-青少年模式”开启后体验。

而摇一摇、看一看、游戏、直播和附近、购物、微信豆等功能则全部“不可访问”,且不支持设置更改;同时微信对支付保护也进行了升级,在青少年模式下,Q币充值、微粒贷、信用卡等功能将不可使用。

据腾讯相关人士透露,开启与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要微信登录密码验证,为防止未成年人私自关闭青少年模式,“单独设置密码”这一功能也正在准备中,不久便能上线。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楚洁认为,“沉迷”以及“非理性消费”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产品的最大风险点,不同网络场景适用不同未成年人保护模式,更关键的是要确切落到实处。互联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青少年保护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保护升级:“七大功能”不可访问,无法Q币充值。

南都记者注意到,微信自2020年10月就已上线青少年模式,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家长可对视频号、小程序、公众号、游戏等产品设置开放范围,而摇一摇、看一看和附近的人“不可访问”。

随着微信未成年保护升级,在青少年模式下,已有七项功能默认不可访问:摇一摇、看一看、游戏、直播和附近、购物、微信豆,且不支持设置更改,“搜一搜”则将根据用户设置的许可范围进行搜索结果的适配。

2021年5月底微信团队对青少年模式下的支付保护进行了全面升级。在青少年模式下,Q币充值、微粒贷、理财通、信用卡等功能也将不可使用。

新“未保法”正式实施

新“未保法”正式实施

新“未保法”正式实施,与法同行,护卫童宁,据报道,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与6月1日正式实施,会议邀请到了多位国内知名的妇女儿童保护专家、法律专家及道路安全专家,共同探讨深化儿童乘车安全保障制度的法治、共治和善治,保护儿童的生命健康权。

 新“未保法”正式实施1

 与法同行,护卫童宁。5月30日,由江苏省和南京市未保办联合主办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启动仪式在荔枝广场举行。现场以专家解读、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未保法》)。

 新修订的《未保法》6月1日正式施行,共9章132条。曾参与制订《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爱武,现场介绍了《未保法》的亮点特色。与老法相比,新法扩增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等内容,新增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专章,强调对于因监护缺失而身处困境的儿童,政府应兜底保障;明确未保协调机制的具体工作由民政负责;街道和社区等基层单位需要设置专人专岗来负责未保工作,真正让未保工作可参考、可操作、可执行。

 当天,玄武法院法官王萍现场介绍了6月1日即将施行的另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醒广大未成年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动态,发现孩子有吸烟饮酒、进入酒吧娱乐场所等不良行为的时候,及时进行干预、教育和引导,以防孩子发生违法犯罪的不良后果。

 启动仪式上,市慈善总会还正式发布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慈善基金项目。该基金所有社会爱心善款,都将用于未成年人救助与保护的相关事务。到目前为止,基金已经筹募到3万元。现场,有20名困境儿童首先领取到了一笔“六一”节的爱心慰问金。

 活动现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及教育、司法等10家未保委成员单位代表,联合向社会发出倡议:希望全社会关注未保工作,各职能部门共同携手构筑未成年人保护的坚强后盾。

 据了解,今年的宣传月,省市将以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未保法》为主题,以强化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为主线,通过开展现场宣传、新闻媒体宣传、专题学习培训、网络知识问答等系列活动,学习、宣传《未保法》。

 民政部门表示,在接下来的宣传月中,我市将陆续推出未保漫画系列;联合媒体发布未保法系列新闻专题报道;走进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为广大市民开展全年20场未保法律法规讲座。同时,南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联合媒体,为宣传国家《未保法》设计制作的网络知识竞答H5推送当日正式启用,通过网络竞答,市民还有机会领取精美礼物。

 新“未保法”正式实施2

 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其中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新规定,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揭开了儿童乘车安全法治时代的新篇章。近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在儿童节到来之际,线上举办“儿童乘车安全的法治与共治”研讨会,聚焦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法治共建。会议邀请到了多位国内知名的妇女儿童保护专家、法律专家及道路安全专家,共同探讨深化儿童乘车安全保障制度的`法治、共治和善治,保护儿童的生命健康权。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在报告调研的175个国家中,有84个国家制定了儿童约束系统的国家立法。今年,我国也成为有全国性立法的国家之一。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0年10月通过,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监护人应“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这为中国预防未成年人交通伤害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使得安全座椅成为儿童乘车出行的必选项。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朱征夫表示,“未保法第十八条中对于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了‘应当’的字眼,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法律依据的问题。对《道路安全交通法》的修订以及各地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细化,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和上位法的指导作用。”

 虽然有了全国性立法,但目前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没有对儿童安全座椅强制使用和儿童乘车安全制度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未保法、道交法,地方的未保条例和道交条例,其实是一个法律体系,很多问题不是单纯靠一部法律就能够解决的。未保法在这一块确立了这样一个规则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未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包括地方未保条例和地方道交条例的修订,应当把这个问题写得更细致,更具备可操作性。”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青妇室处长王阳指出,在公安部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中增加了儿童乘车安全的内容,对禁止儿童乘坐副驾驶和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系统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罚则。如对于应当乘坐安全座椅的对象采用了140厘米的身高标准,相较于之前地方立法的年龄标准,更科学、更便于操作。如果能得以通过,将推动未成年人乘车安全保护制度的落地实施。

 同时,目前我国已有四川、山东、上海、深圳、苏州等省市在地方性法规中对儿童乘车安全及安全座椅的使用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是从立法到执法还需继续完善。王阳表示,在推动地方条例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希望既能与上位法保持一致,又要结合各地实际有所创新。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宋文珍说:“配备儿童安全座椅首次在国家的法律当中体现,这彰显了国家对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我们同时也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专门增设了儿童安全领域的内容,提出降低儿童交通伤害死亡率,推广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头盔,从政策层面推进儿童乘车伤害预防。”

 宋文珍强调,对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安全座椅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包括家长监护、学校教育、交管部门对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道路的设计、驾驶员的教育和引导以及事故急救系统和应急处置等在内的多部门、全方位的配合,以及科研机构开发更好的产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

未成年可以单独出境吗(微信青少年模式怎么付款)

好了,今天关于新修订未保法施行一周年,少年的你 更安全了吗?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新修订未保法施行一周年,少年的你 更安全了吗?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新修订未保法施行一周年,少年的你 更安全了吗?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